资源简介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2.掌握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意识,促进班级、校园和谐。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难点: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学情分析: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成为欺凌的对象。同时,小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意识尚未完全形成,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来培养。因此,本次班会旨在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掌握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意识,促进班级、校园和谐。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班会引入1.播放一段校园欺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适合小学生观看的校园欺凌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在播放视频前,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视频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或者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你们觉得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和整个班级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看法,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环节:班会讲解1.讲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危害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校园欺凌的定义,例如:在学校或者校园周围,有意或无意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身体、语言、心理等各种形式的伤害和排斥,就是校园欺凌。然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一下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例如:会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伤害,影响被欺凌者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整个班级和校园的和谐氛围。2.介绍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例如:要勇敢说“不”、不要孤立自己、寻求帮助等。-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例如,要勇敢说“不”,不要孤立自己,寻求帮助等。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每个方法的具体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被欺凌的学生是如何勇敢地说“不”,如何积极地寻求帮助,最终成功地防范了校园欺凌。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的实际应用。第三环节:班会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的防范校园欺凌的经历和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的防范校园欺凌的经历和方法。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校园欺凌场景,学习如何应对和解决校园欺凌。-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模拟校园欺凌场景,学习如何应对和解决校园欺凌。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角色,通过互相交流和协商,找到解决校园欺凌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解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班会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次班会所学到的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次班会所学到的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2.强调学生要勇敢说“不”,不要孤立自己,寻求帮助,同时要培养同理心和友善意识,促进班级、校园和谐。- 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讲话,强调学生要勇敢说“不”,不要孤立自己,寻求帮助,同时要培养同理心和友善意识,促进班级、校园和谐。通过强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准则。五、板书设计:1.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危害性;2.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勇敢说“不”、不要孤立自己、寻求帮助等。六、教学反思:本次班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掌握防范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意识,促进班级、校园和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本次班会时间较短,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校园欺凌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