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共41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共41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宇宙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海洋,
其中包含着数以百亿计的星系
据估计,
仅我们的银河系就有可能
存在数百乃至数千个适宜生命
的行星。

总议题:《三体》爆火,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THE MYSTERY OF THE UNIVERSE
高中必修四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观看视频:《刘慈欣演讲:对宇宙的探究》
思考:
刘慈欣对宇宙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你对宇宙又有什么看法呢?
《三体》爆火,
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人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
议题三
人对宇宙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二
什么是认识?
议题一
《三体》爆火,
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人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
议题三
人对宇宙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二
什么是认识?
议题一
宇宙原来是混沌的一团气,后来盘古用神斧把这一团混沌气劈开,轻的上升为天,重的下降为地,盘古死后,身体的各个部分成为天地间的万物。
《圣经》是这样开始的:“起初,神创造大地。”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上帝顷刻间创造了天地,宇宙也从这一刻开始了。
思考:为什么古代人对宇宙有这样的认识?
思考:近现代对太阳和地球的关系认知发生了什么变化?
盖天说
中国战国时期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前人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
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日心说
思考: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与认识经过了怎样的过程?
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疏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宇宙创生时的大爆炸不起源于一点,而是整个空间每一点都可看作膨胀的中心,也就是说,宇宙没有中心。
思考: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与认识经过了怎样的过程?
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宇宙是神秘的、梦幻的。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谈谈自己对宇宙的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思考:理性认识是不是比感性认识更好更有用?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YIXUEXIAOJIE
1.认识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地位
手段
对象
形式
特点
联系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通过感觉器官
借助抽象思维
现象
本质
现象
概念、判断和推理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YIXUEXIAOJIE
《三体》爆火,
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人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
议题三
什么是认识?
议题一
人对宇宙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二
我们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我们接触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看书、看新闻等等也能获得知识。
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途径
来源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MAO ZEDONG
在我皆为间接经验者,
在人仍为直接经验。
刘慈欣:我是如何写出《三体》的
思考:
刘慈欣创作出《三体》经历了哪些过程?
《三体》的创作是什么样的活动?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人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劳动工具
三层含义(判断依据):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以为这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1. 实践含义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
2.实践的基本形式
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
海南自贸港开放
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教师上课
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下面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哪些不是?为什么?
变革社会的实践
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刘慈欣在《三体》中创造的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宏电子、宏原子、宏纪元等这些未来世界的符号构筑而成。在刘慈欣看来,其创作的特征在于把宏观的大历史作为细节来描写,从而使得对历史的大框架叙述成为小说的主体,这便是宏叙事的细节内涵。这种创作倾向,使神话与现实、技术与情感圆融地糅合在《三体》的世界之中。
虽然《三体》充溢着作家天马行空的想象,但这一想象仍植根于现代物理学的普遍规律,即聚焦于推断物理世界本身基本原则可能出现的变化。
思考:刘慈欣创作《三体》的过程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值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3.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YIXUEXIAOJIE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含义
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特征
客观物质性
——基本要素 (主体、对象、手段) 都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规律制约
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横向)
②历史性:历史地发展着(纵向)
《三体》爆火,
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什么是认识?
议题一
人对宇宙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二
人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
议题三
只有5%的宇宙是已知的,而这5%,塑造出了恒星、行星、树木以及我们人类,剩下的95%是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①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1609年
伽利略望远镜
1668年
牛顿望远镜
1931年
施密特望远镜
2020年
“中国天眼”望远镜
望远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 认识的工具不断发展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
第一台折反射望远镜
全世界唯一的超大口径射电望远镜
③ 认识的能力不断发展
望远镜的功能变化说明了什么?
为了研究“暗物质”,我国于2015年12月17日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探测的卫星“悟空号”送入空间轨道。
暗物质卫星“悟空”团队公布最新科学成果,科研人员基于“悟空”数据,新近绘制出迄今能段最高的硼/碳、硼/氧宇宙射线粒子比能谱,并发现能谱新结构。这一最新成果显示,宇宙中高能粒子的传播可能比预想更慢。
2015年12月17日
2022年11月1日
实践不断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研究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作为一部超级科幻小说,《三体》想象力的丰沛是空前的,要影像化这样一部科幻巨著,不仅需要超越前所未有的“视觉化”技术难度,其硬核的科幻概念如何描绘,过于庞大的剧情和世界观如何取舍架构,每一条都是棘手的难题。
思考:有人认为:“既然国内拍不出《三体》?
为什么不把版权卖给好莱坞?”,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最近,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腾讯视频等播出的电视剧《三体》,为提振剧集市场注入一针有效的强心剂。作为拉满了观众期待值的电视剧《三体》,可以说在主题、题材、叙事、制作等多方面均不负众望,令国产剧创作显现出了别开生面的气象与格局。
尤其是作品所聚焦的人类命运的前瞻与反思、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挑战、共创未来等,均是带有普遍性价值的宏阔主题,为中国故事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受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和契机。从这一角度而言,《三体》在近些年的国产剧创作发展中具有突破性价值和标志性意义。
思考:国产剧的改编回应了之前有人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3)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和准备。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LIU CIXIN
刘慈欣单枪匹马,
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刘慈欣在《三体》中完成了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梦想。他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挑战令一代代人困惑的道德律令与自然法则冲突互存的极限。又以他那超越时代的宏伟叙事和深邃构想。把科幻这种逻辑严密而感情丰沛的文学样式。空前地展示在众多的普通中国人面前,注定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并让我们重新检讨这个行星之上及这个行星之外的一切审美观。
——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HAN SONG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YIXUEXIAOJIE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KETANGZONGJIE
一.认识
含义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联系
二.实践
含义
形式
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三.关系
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
目的
实践
基础
反作用
认识
世界观
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1. (2023春·山东潍坊·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6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对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分析,组装了首个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系统阐明了谷子起源及驯化改良的过程,并创制了谷子图基因组精准高效的育种方法,为培育谷子突破性品种提供了技术路径。这一研究过程体现了( )
①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获得的理性认识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直接的
②认识和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水平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③人们能够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自身内在需要去改造事物
④实践为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条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探索世界的奥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2023春·陕西宝鸡·高二统考期末)2023年2月,全新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网,它不仅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做到与真正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等任务。这类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为商业和民生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失业、威胁公共安全等风险。这说明( )
①聊天机器人ChatGPT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②人工智能的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③对人工智能的主次方面要科学看待并加以合理利用
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春·江苏无锡·高一统考期末)要想把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把理性认识化为实践的计划方案和工作思路,就必须自觉地遵循唯物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①感性认识来自于客观事物,理性认识来自于人脑
②感性认识包含错误成分,理性认识则是正确可靠的
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④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湖南·高二学业考试)我国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底部开展实地调研和采集,为人类深入理解深渊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支撑。这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真理总是一蹴而就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5.(2023春·四川乐山·高二统考期末)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寓“教”于“行”,边走边学、边学边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到了普遍欢迎。研学旅行广受欢迎是因为( )
①学生能边走边学,边走边悟,验证书本知识
②在研学旅行中获得直接经验,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③研学旅行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的途径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研学实践能促进知与行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春·四川成都·高二树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融合的不断加速,人类遇到了人口、食物、能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任何单一门学科或一大门类科学都不能有效解决。交叉学科是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交融,创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展示出一种新的认识论,构架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更丰富的知识范畴。2021年,由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学,首次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可在保障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源泉。从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到研制出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再到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跑的突破和跨越。在量子科技高速演进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发展与应用前景仍存在长期性和不确定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交叉学科产生的原因。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交叉学科在人类解决重大发展问题的实践中产生,多学科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能够推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
思想政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