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五上第四单元《彼得与狼第2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五上第四单元《彼得与狼第2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2课时《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的第1首欣赏课,分2课时完成。该作品产生于1936年,由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取材俄罗斯民间故事,谱写成管弦乐曲《彼得与狼》。这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制伏大灰狼的故事。作曲家普罗科非耶夫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方占典音乐和管弦乐队,特地采用了童话故事这种轻松直观的方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由一种乐器来扮演。如:弦乐的旋律象征着勇敢坚定的彼得。灵巧的长笛扮演小鸟。双簧管表现笨鸭子。单簧管在低音区的断奏代表狡猾的猫。大管描述着老爷爷的絮叨声。三支圈号奏出的不谐和音响代表着穿凶极恶的狼。借人们的枪声则由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故事与音乐穿插,孩子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发展,了解交响乐队的构成、每种乐器的音响效果和其扮演的角色。透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和乐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乐曲中出现的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乐曲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够根据音乐故事情节,创编表演故事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喜欢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如何讲述故事的,掌握音乐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规律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辨别不同乐器所扮演的角色
2、能够乐曲结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音乐故事情节,创编表演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聆听《彼得与狼》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就聆听完了,第一部分没有出现那个角色?
预设:狼
教师:对,所以第一部分是狼出现前,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第二部分猜猜有几个场景?(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个部分共有四个场景组成,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一:彼得刚刚回家不久,果然从树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表现的大灰狼?
预设:圆号
教师:听了狼的音乐让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阴森、恐怖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音乐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呢
预设:音调很不协和、音色灰暗冷漠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二: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出现后,也就预示着大灰狼来了,那么其他的角色会有什么变化?
预设:害怕,逃窜
教师:是的,那么这时候长笛所代表的小鸟、单簧管所代表的的小猫、双簧管所扮演的鸭子在演奏的音调有了哪些变化 你能联想到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单簧管演奏的音调刚一出现,就被突然打断,随即变成一个快速的乐句直接转人高音区,好像猫一溜烟就爬上了树梢。长笛此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演奏,好像小鸟快速地煽动翅膀飞飞到了高处。双簧管演奏的速度加快,节奏密集,移到了高音区,音调显得非常焦急,好像鸭子在慌张地奔跑。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力度的不断加强,最后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出现后,狼一下捕住了鸭子。在一片安静中,大提琴演奏了一个泛音乐句,好像是可怜的鸭子在狼肚子中的哀叫。是不是这样的?
预设:是的
教师:大灰狼吃掉了鸭子还不满足,请大家仔细听下面的音响,其中你听到了哪些角色的主题,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三:彼得在小鸟的配合下,用绳索套住了狼。(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通过聆听音乐你能联想到哪些情景 旋律方面有什么特征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旋律快速变化,表现了机智,又互相交织,表现了动物与狼的搏斗。彼得从树上往下放绳:弦乐器奏出了快速下行的音调。小鸟与狼的周旋:轻巧的音调与粗笨的重音交织出现。套住狼以后,彼得用力拽绳:随着一个特强音的出现,狼被套了起来。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四:猎人来了。(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定音鼓和大鼓
教师:这段旋律表现猎人的枪声时,定音鼓和大鼓用了什么样的节奏与速度 使用了什么样的演奏方法
预设:节奏密集、快速的滚奏
教师:描写猎人的主题音乐具有什么风格
预设: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跟随猎人的主题音乐愉快地敲击节拍。
预设:聆听音乐敲击节奏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四:彼得与小鸟捉住了狼,与老爷爷、猎人一起把狼送到了动物园。第二部分我们就欣赏完了,这一部分狼出现了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所以第二部分是狼来了,下面我们欣赏第三部分(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彼得的音乐主题再次出现了,演奏乐器与音乐风格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再次出现的音乐主题是由圆号演奏的,风格也从原来轻快安逸的曲调转为富丽堂皇的进行曲,为了庆祝胜利、表达愉悦自豪的情感。同为圆号,为什么能表现出彼得、狼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中采用了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演奏技法来表现
到这里第三部分就学完了,这一部分是什么主题?
预设:狼来后
角色 彼得 小鸟 鸭子 猫 老爷爷 狼 猎人
扮演乐器 弦乐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圆号 定音鼓
角色特点 悠扬、明亮 清脆、透彻 略带沙哑 柔和、圆润 浑厚、低沉 灰暗冷漠 柔和丰满
教师:是的,下面我们再回顾一下作品中主奏乐器的音乐特点和表现的角色
【教学建议:关于这首交响童话中很细致的音乐描绘方面,如鸭子被吞进狼肚子后“哀叫”音调的描写、彼得从树上往下顺绳的音调描写,教师尽量多给学生听,不要急于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音乐,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感受音乐。这首作品包括多种西洋乐器,教师可针对不同乐器的特点,对其常用演奏技巧进行片段欣赏,让学生对它们的表现力有初步了解,再进行本课主体内容的欣赏和教学。这是一首用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用乐器代表不同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表现方式与特征,体会音乐具有的灵活创造力。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在音乐表演时,要对学生的表演心理做出引导,对表演内容给于指导和引申,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表演并不是随意无规则的模仿,需要具有主体的创作观念,更需要具有较好的形体控制力和表现力,并需要与音乐做出配合】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三组同学上台分别演绎乐曲的第一部分的5个场景和第二部分的四个场景还有第三部分。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第一部分狼来前
预设:上台表演
教师: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第二部分狼来了
预设:上台表演
教师: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第三部分狼来后
预设: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同下面我们来完整欣赏一下动画片版的《彼得与狼》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音乐中和故事和语言故事有什么区别?
预设: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喜欢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如何讲述故事的,掌握音乐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规律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的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彼得与狼》
角色 彼得 小鸟 鸭子 猫 老爷爷 狼 猎人
扮演乐器 弦乐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圆号 定音鼓
角色特点 悠扬、明亮 清脆、透彻 略带沙哑 柔和、圆润 浑厚、低沉 灰暗冷漠 柔和丰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音乐中的故事
第四单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聆听《彼得与狼》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就聆听完了,第一部分没有出现那个角色?
第一部分是狼出现前,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第二部分猜猜有几个场景?
第二个部分共有四个场景组成,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一:彼得刚刚回家不久,果然从树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表现的大灰狼?
听了狼的音乐让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音乐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呢
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二: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出现后,也就预示着大灰狼来了,那么其他的角色会有什么变化?
那么这时候长笛所代表的小鸟、单簧管所代表的的小猫、双簧管所扮演的鸭子在演奏的音调有了哪些变化 你能联想到什么
单簧管演奏的音调刚一出现,就被突然打断,随即变成一个快速的乐句直接转人高音区,好像猫一溜烟就爬上了树梢。长笛此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演奏,好像小鸟快速地煽动翅膀飞飞到了高处。双簧管演奏的速度加快,节奏密集,移到了高音区,音调显得非常焦急,好像鸭子在慌张地奔跑。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力度的不断加强,最后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出现后,狼一下捕住了鸭子。在一片安静中,大提琴演奏了一个泛音乐句,好像是可怜的鸭子在狼肚子中的哀叫。是不是这样的?
大灰狼吃掉了鸭子还不满足,请大家仔细听下面的音响,其中你听到了哪些角色的主题,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三:彼得在小鸟的配合下,用绳索套住了狼。通过聆听音乐你能联想到哪些情景 旋律方面有什么特征
旋律快速变化,表现了机智,又互相交织,表现了动物与狼的搏斗。彼得从树上往下放绳:弦乐器奏出了快速下行的音调。小鸟与狼的周旋:轻巧的音调与粗笨的重音交织出现。套住狼以后,彼得用力拽绳:随着一个特强音的出现,狼被套了起来。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四:猎人来了。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段旋律表现猎人的枪声时,定音鼓和大鼓用了什么样的节奏与速度 使用了什么样的演奏方法
接下来请同学跟随猎人的主题音乐愉快地敲击节拍。
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四:彼得与小鸟捉住了狼,与老爷爷、猎人一起把狼送到了动物园。第二部分我们就欣赏完了,这一部分狼出现了吗?
所以第二部分是狼来了,下面我们欣赏第三部分
的音乐主题再次出现了,演奏乐器与音乐风格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再次出现的音乐主题是由圆号演奏的,风格也从原来轻快安逸的曲调转为富丽堂皇的进行曲,为了庆祝胜利、表达愉悦自豪的情感。同为圆号,为什么能表现出彼得、狼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乐曲中采用了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演奏技法来表现
到这里第三部分就学完了,这一部分是什么主题?
下面我们再回顾一下作品中主奏乐器的音乐特点和表现的角色
角色 彼得 小鸟 鸭子 猫 老爷爷 狼 猎人
扮演乐器 弦乐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圆号 定音鼓
角色特点 悠扬、明亮 清脆、透彻 略带沙哑 柔和、圆润 浑厚、低沉 灰暗冷漠 柔和丰满
精彩演绎
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第二部分
狼来了
下面请三组同学上台分别演绎乐曲的第一部分的5个场景和第二部分的四个场景还有第三部分。
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第一部分
狼来前
下面找同学上台表演第三部分
狼来后
同下面我们来完整欣赏一下动画片版的《彼得与狼》
音乐中和故事和语言故事
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再见!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