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学习,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掌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明确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懂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明确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形成在生活中作出科学行为选择的习惯。 2.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观念,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投身实践,获得认识,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学情分析 本框内容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实践、认识的特点等知识 都有一定了解,这奠定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虽然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是不足的,但是 他们处于网络时代,对于各种新闻都有直观了解和感受,因此需要创设真实的国家政策。 学生具备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节课选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能较好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综合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重点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难点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不同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宣传标语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变化。 思考回答 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不同生育政策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课程打下铺垫。
探究新知 总议题:计生政策四十年,看中国人口政策之变迁 议题一:一胎政策落实,何为真理 【议题情境一】: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对于计划生育是否对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计划生育虽然控制了人口数量,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强制引产、罚款、送养孩子等,还导致了人口衰减隐患、男女比例失调、人口瞒报等问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计划生育是对的,因为它是根据国情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议学任务一:结合材料,探究这一时期人们对生育政策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议学小结:真理是客观的 认识:是人对客观对象的能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议题二:二胎三胎开放,真理与谬误 【议题情境二】:阅读材料,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自发挥,经济迅猛发展,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同时,老龄化趋势也逐渐显现,为应对这一形势,我国生育政策进行调整,2015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政策)。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及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议学任务二: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独生子女政策”,到“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到2021年实施的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三孩政策),同样都是我国的人口政策,为什么不同时期这些通知的内容会不一样 这体现了认识的什么特点 议学小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有区别也有联系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2)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只要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就会转化为真理。 (3)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议题三:三胎政策难落实开放,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议题情境三】:阅读材料:在经历了一胎的教育“内卷”和“鸡娃式”生活之后,很多青年父母对二孩和三孩望而却步。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和兴趣班,收费动辄就是上万元。“二孩”或“三孩”的降临,意味着车子得升级、居住成本提高、教育投入加倍,不少青年夫妻因为养娃成了“负薪族”。在既要抚育下一代,又要赡养上一代的重担之下,压力山大的当代青年不得不向“生得起,养不起”“生容易,养太累”的残酷现实屈服,以“活着就是胜利”进行自我安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生育意愿降低”的原因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有75.1%的家庭因为“经济负担重”想生而不敢生。 议学任务三:破解当代青年不敢生、不想生、推迟生的困境,需以完善普惠配套政策国家因此从政策出台以来,面对一系列新的问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破解生育难题,体现了认识的什么特点? 议学小结: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1)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3)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阅读材料,并独立思考问题,回答老师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课本与材料结合,锻炼同学们的总结能力及切实感受真理的客观实在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总结能力,感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课堂小结 本课从“计划生育政策”谈起,分析真理及其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并理解、区分。同时,通过教学,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总结笔记 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1、知识性作业一:做练习册相关知识 2、实践性作业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