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地方心理课程备课教案(共9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六年级地方心理课程备课教案(共9课)

资源简介

小学六年级地方心理课程备课教案
课 题 1.扬长也“容”短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故事和游戏活动,了解短处也是事物的特征之一,不存在好坏之分。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知道自己的特征,学会欣赏、接纳自己。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感受每个人独特的一面,体验自己在人群中与众不同之处。
教学 重难点 体验自己在人群中与众不同之处。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读一读暖心坊中的故事。 (2)2~4人为一个小组交流:小杨若是因为自己的不善表达而自卑,不敢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那么他会失去什么呢? (3)教师适当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有时候我们很在意的短处并不会影响大家对一个人的看法。 只要充满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长处,依然可以成为闪亮的明星。 2.体验活动(10分钟)。 (1)“找苹果”活动,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4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是利用何种方法找到自己的苹果的?你对苹果上的小瑕疵有何看法? (4)教师用“心灵点拨”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从苹果到人,感受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面,体验自己在人群中与众不同之处。 3.主题探究(15分钟)。 (1)宣读“找自己”游戏规则。 (2)4人小组写一写,抽出卡片来念一念,猜一猜。 (3)全班同学卡片放一起,念一念,猜一猜。 (4)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运用“心灵点拨”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征,尝试欣赏、接纳自己的特征。 4.总结回顾(5分钟)。 (1)学生阅读这一部分,讨论并补充。 (2)教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一节活动课下来,伴随着讨论、游戏、交流分享,此时需要学生安静下来内化所学到的内容。这个环节提供了一些扬长“容”短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2.接纳生命不完美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故事和游戏活动,知道人的生命不可能完美无缺,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知道通过积极行动并不断努力,可以弥补生命中的不完美。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接受面对生命不完美的各种情绪状态,感受勇敢面对、热爱生命的美好。
教学 重难点 勇敢面对、热爱生命的美好。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你对自己的哪方面最欣赏?哪方面最不喜欢? (2)出示《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海伦·凯勒的故事。 (3)说说海伦·凯勒身上最打动你的地方。 (4)面对生命中的突然打击,好好地体悟海伦·凯勒的情绪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2.体验活动(10分钟)。 活动一:画圆 (1)1分钟内,每一个人不借助任何工具,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比比谁画得最圆。 (2)你对自己画的圆满意吗? (3)小结:没有人能够不借助工具画出标准的圆圈,圆不圆只是相比较而已。 活动二 圆圈上的创作 (1)每一个人在自己原先画的圆圈上大胆想象,画出你的作品,并给作品命名。 (2)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3)通过画圆的创作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如果把画圆比作人的生命,那么没有人的生命十全十美。但是,我们都可以在不完美的生命中赢取成功。 3.主题探究(15分钟)。 (1)快速阅读绘本《失落的一角》,思考:这个故事让你对“生命的不完美”有怎样的思考? (2)接纳不完美的生命,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积极的行动。 (3)播放潘长江的表演视频。交流思考:面对生命的不完美,潘长江是怎么做的? (4)潘长江不完美之处-个子矮、长得不漂亮,但是他利用自己的不完美成为了一个让人喜欢的喜剧明星,他让自己的不完美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点。 (5)从潘长江的成功中,你有怎样的启迪? (6)弥补遗憾的过程中,你对自己会有怎样的发现? 4.总结回顾(5分钟)。 阅读成长苑内容,完成自我成长的表格填写,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评价。 我无法 改变的不完美我这样想 或这样做我可以 改善的不完美我可以 这样做伙伴评价伙伴评价
5.课外拓展(5分钟)。 和父母写下各自眼中不完美的自己和对方,然后核对,有怎样的新发现?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3.拒绝诱惑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故事和游戏活动,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诱惑,只有拒绝诱惑,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能够加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拒绝诱惑。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体会健康生活、拒绝诱惑的成就感。
教学 重难点 健康生活、拒绝诱惑的成就感。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一间屋子里,科学家给一群孩子每人一颗好看又好吃的糖,对孩子说:“这糖果是属于你们的,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谁能坚持等我回来以后再吃,那就会得到2粒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说完,科学家就离开了。孩子们等待着科学家的回来,10分钟、20分钟·... 想一想:孩子们会怎么做? (2)阅读暖心坊中的情景小故事,思考:两个同学分别遇到了什么诱惑?面对诱惑,两个同学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体验活动(10分钟)。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诱惑?将诱惑分类。 (2)选择一个对你来说最大的诱惑,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诱惑名称你是怎么做的影响是什么电视经常看电视,边看边写作业。学习成绩下降、视力下降。
(3)面对诱惑,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拒绝,有的人不能拒绝?说一说他们的内心想法。 3.主题探究(15分钟)。 (1)传说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的船只上的水手,使它们触礁沉没。智勇双全的奥德赛船长勇敢地接受了横渡海峡的任务。为了抵御女巫的歌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想一想:奥德赛船长想出了什么办法,不受女巫歌声的诱惑? (2)小组同学讨论,选择一种最需要你们拒绝的诱惑,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办法拒绝? (3)情景表演:我们如何帮助故事中的小明拒绝玩网络游戏的诱惑? 4.总结回顾(5分钟)。 交流思考:能够拒绝诱惑的人,身上一定具有哪些品质? 5.课外拓展(5分钟)。 阅读名人传记,特别关注他们拒绝诱惑的故事,对你如何拒绝诱惑有怎样的启示,完成相关表格。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4.走进青春期友谊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故事和游戏活动,了解男生女生的优势,学会尊重和欣赏异性同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掌握处理异性友谊的方法,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感受异性友谊,体验自己处理异性友谊时的情绪状态。
教学 重难点 自己处理异性友谊时的情绪状态。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现在的我们正处于青春初期,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青春期友谊”这个话题。 (2)读一读课本暖心坊的故事。4人一个小组交流:这两件事你怎么看?在你身上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 (3)教师适当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展现出青春初期男生、女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和向往,但是他们还不能正确区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要帮助学生接纳青春期的好奇心理,学会辨识什么才是正常的友谊。 2.体验活动(10分钟)。 (1)4人一小组,在课本上填空并交流。 (2)全班交流:男生有哪些优势?女生有哪些优势? (3)教师用“心灵点拨”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分析男生和女生的优势,学会互相欣赏、互相接纳,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 3.主题探究(15分钟)。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要学会欣赏异性同学。可是如果欣赏的方式不恰当又会引起怎样的麻烦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故事,演一演这个情景。 (2)阅读课本第105页。然后4人一组,分角色演一演。一人饰演梅梅,一人饰演班主任,一人饰演写信的男生,一人饰演观众。 (3)指名回答: 你在演梅梅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感受? 你在演班主任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感受? 你在演“写信的男生”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感受? (4)小组内交换角色再演一遍,观众不变,继续观察。 (5)再次交流感受。梅梅扮演者、班主任扮演者、写信的男生扮演者、观众分别谈感受。 (6)讨论:你认为哪种处理方式是最佳选择?为什么? (7)小结:我们应该对异性交往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 4.总结回顾(5分钟)。 (1)结合演一演过程中学生发表的观点,默读这一部分,讨论并补充。 (2)教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异性的优势,形成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接纳异性交往,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异性交往。 5.课外拓展(5分钟)。 和组内成员一起出一份题为“男生女生”的小报。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5.偶像伴我行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故事和游戏活动,知道偶像都有一些相同的特质,偶像可以让我们汲取力量。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崇拜偶像。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感受偶像的魅力,体验崇拜偶像过程中自己的身心变化。
教学 重难点 增加突破自我,不惧困难的信心。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这些人你认识吗?出示图片并简单介绍:TFBOYS、孙杨、EXO、莫言、屠呦呦、邰丽华、老师的父亲。 (2)这些有人崇拜、有人追求、有人仰慕的人,就是偶像。你们有自己的偶像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关于“偶像”的话题,出示课题:偶像伴我行。 2.体验活动(10分钟)。 (1)你们的偶像是谁呢? (2)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偶像是谁?为什么会崇拜他? (3)小结:每个人的偶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些相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是人们广泛认可与共同追求的,这就是他们的闪光点。正是这些闪光点,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它。 3.主题探究(15分钟)。 活动一;讨论偶像崇拜的方式 (1)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都有哪些模仿偶像的举动呢?请组长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偶像特质自己的模仿举动
因为我的偶像(外形靓丽),所以我(模仿偶像的衣着和举止)。 因为我的偶像(很快乐),所以我(经常保持微笑)。 因为我的偶像( ),所以我( )。 (2)学生交流,填写表格。 (3)老师回收表格,现场读表格内容。 讨论:哪些崇拜偶像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哪些应该避免? (4)学生自由回答,说明理由。 活动二:追星的玲玲 (1)有这样一位同学,也有自己崇拜偶像的行为,但是她的妈妈却不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故事,演一演这个情景。 (2)阅读课本第53页的案例。3人一组,分角色演一演。 (3)交流:表演完以后,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4)指名回答:你在演女儿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感受?你在演母亲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感受? (5)小组内交换角色再演一遍,观众不变,继续观察。 (6)再次交流感受。女儿的扮演者、母亲的扮演者、观众分别谈感受。 (7)小结:我们应该让崇拜偶像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4.总结回顾(5分钟)。 (1)偶像不仅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要付出的努力,成功都来之不易,需要辛勤地付出(播放 TFBOYS练习视频,15秒左右)。 (2)小结:所以,我们应该以偶像为榜样,让偶像伴我们成长,面对偶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6页,默读成长苑中的注意点。 5.课外拓展(5分钟)。 (1)同学们,你们知道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吗?出示图片。大家看一看,图片上的人是谁呢?对了,图片上的人其实就是我,夏老师也是拍过电视、上过报纸的人呢!在我们班同学的心目中,夏老师也是他们的偶像。所以,普通人也可以是别人的偶像呢! (2)请大家今天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谈一谈“偶像”吧,也许在你们眼里平凡的爸爸妈妈也是别人心中的偶像呢!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6.微笑面对挫折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景故事和游戏活动,知道挫折和困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微笑面对挫折是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掌握积极的情绪和有效方法、策略应对挫折。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体验克服困难与挫折后的愉悦情绪,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 重难点 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说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什么意思?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呢? (2)情景表演暖心坊中的故事。 (3)课本中王老师的话给你怎样的启示?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挫折吗?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会有哪些情绪,请写下来。 (4)小结:挫折与困难带来的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这些情绪变化提醒我们要重视挫折和困难,寻找有效的方法,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2.体验活动(10分钟)。 (1)出示不倒翁,说说不倒翁给你怎样的启示? (2)无论人们如何推、摔、扔,不倒翁始终面带笑意地稳稳地立在那里,我们要向不倒翁学习,微笑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坚持着应对挫折和困难,不倒下、不放弃。 (3)我们每一个人健康地成长到现在,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不倒翁”,让我们用心发现自己成长为“不倒翁”的重要资源和优势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面对挫折和困难的经历,我们都可以成长为生活中的“不倒翁”。 (4)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再想想这些挫折和困难,你有什么感受?什么发现? (5)小结:曾经的挫折和困难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有自信应对以后的挫折和困难。所以有人说,成功地应对挫折和困难,我们就可以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我们要感谢挫折和困难。 3.主题探究(15分钟)。 (1)每人将最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些挫折和困难事件,将这些挫折分为两类:一类挫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一类是我们主观原因造成的。 (2)客观原因造成的挫折,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慢慢接受;主观原因造成的挫折,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克服困难和挫折。 (3)如果暖心坊中的主人公就在我们班级,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组讨论,各自选择应对解决挫折的方法和途径。 4.总结回顾(5分钟)。 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的行动。所以我们要微笑面对,不害怕、不放弃,我们要积极行动,有策略、有方法。 5.课外拓展(5分钟)。 古今中外有很多微笑面对挫折的榜样人物,让我们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学习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和策略吧。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7.学画思维导图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境故事和游戏活动,了解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好处。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掌握基础的思维导图学习技巧,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法来学习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感受思维导图学习法的便捷,提升学习的积极情绪。
教学 重难点 提升学习的积极情绪。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让我们观察艺术家达·芬奇的笔记,这些笔记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读一读暖心坊中乐乐的故事。 (3)讨论:你们希望成为乐乐这样的孩子吗?你有和乐乐类似的情况吗? (4)小结:当你遇到学习困难时,思维导图学习法能帮助你解决烦恼。 2.体验活动(10分钟)。 (1)明确活动要求:了解思维导图学习法的知识。 (2)可用大扫除事件来集体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法的技巧。 (3)同桌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在填写表格和讨论中帮助学生强化思维导图学习法的技巧。 (4)小结:思维导图学习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3.主题探究(15分钟)。 (1)小组合作一起玩一玩“思维导图大用途”这个游戏。 (2)多组展示,予以点评。 (3)讨论:通过这个活动你发现思维导图学习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4.总结回顾(6分钟)。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前面环节的学习感受,展开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法呢? (2)教师结合成长苑中的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在哪些领域。 5.课外拓展(4分钟)。 (1)指导学生制作聚会策划。 (2)要求每个同学课后尝试制作聚会策划,以便再次了解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实践运用。 (3)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通过展示和讨论梳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8.感恩的心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境故事和游戏活动,理解感恩,知道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学习感恩技巧,学会表达感恩。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感受感恩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教学 重难点 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还记得我们听过的《感恩的心》这首歌吗? (2)观察歌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3)读一读暖心坊中梅梅、牛牛的故事。 (4)讨论:你们喜欢梅梅这样的孩子吗?你有和牛牛类似的情况吗? (5)小结: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因为他能更多地体会到他人的善意,能更多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找到真善美。 2.体验活动(10分钟)。 (1)明确活动要求:觉察自己面对一件被关爱或者被帮助事情时的情绪状态和表达感恩时的方式,在表格中标示出自己的等级。 (2)可用暖心坊中梅梅、牛牛的事件来集体练习,熟悉运用感恩等级表格。 (3)每人回忆本周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把事件简单地写下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分析需要感恩的原因,在事件下面写上自己采取的行动和引发的后果。觉察自己感恩的等级,在表格上标示出来,然后填写感恩清单。 (4)同桌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在填写表格和讨论中帮助学生寻找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方法。 (5)小结:不管我们对生活是否足够满意,我们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3.主题探究(15分钟)。 (1)熟悉游戏要求,同组一起玩一玩“表达心中的感恩”这个游戏。 (2)小组表演,予以点评。 (3)讨论:通过这个游戏你想到了些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4)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时,我们可以怎样最好地表达出感恩的心呢? 4.总结回顾(6分钟)。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前面环节的学习感受,指导学生总结表达感恩的方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例子帮助总结表达感恩的方法。 5.课外拓展(4分钟)。 (1)要求学生课后尝试制作“感谢卡”,以便了解自己最感恩的人和事情,思考适合自己的更好的表达感恩的方式。观察运用了这种方式父母或是身边的人的反应,通过他人的反应更好地调适自己的感恩行为。 (2)完成后,再组织交流“感谢卡”,通过展示和讨论整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9.中学遐想 课时 1-1 总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情境故事和游戏活动,了解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进入中学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活动,学习一定的技巧,为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讨论等活动,感受成长的快乐和自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学的学习生活。
教学 重难点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学的学习生活。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旁注
1.热身导入(5分钟)。 (1)播放毕业歌曲并出示其中几段经典歌词。 (2)这些歌词在向我们传递些什么呢? (3)你很快就要升入初中,成为一名初中生了。你了解初中生的生活吗?你对初中生活充满期待吗? (4)出示暖心坊中的故事。 (5)讨论:你有和小峰类似的情况吗?你认为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 2.体验活动(10分钟)。 (1)明确活动要求:通过调查和讨论,在表格中完成“情报站”的资料。 (2)可用课前小调查的结果来集体练习,完成表格中的选项。 (3)每人回忆调查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不同之处,简单地写下来。 (4)同桌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在填写表格和讨论中帮助学生寻找中学和小学的不同。 (5)小结:中学和小学大不同,掌握情报我能行。 3.主题探究(15分钟)。 (1)熟悉情景,同组一起讨论如何制订“我的中学计划书。” (2)小组汇报,予以点评。 (3)讨论:通过这个活动你会选择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步入初中?你的中学计划书是什么样子的呢? (4)教师运用“心灵点拨”进行小结。 4.总结回顾(6分钟)。 (1)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让大家都既好奇又担忧,你还可以怎么做呢? (2)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例子帮助总结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的方法。 5.课外拓展(4分钟)。 (1)请每个同学课后尝试制作手抄报“我们的未来蓝图”。以便了解自己最需要适应的方面,做好充分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通过观察他人的适应准备,更好地调适自己的适应行为。 (2)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通过展示和讨论梳理自己的收获。
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