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 xxx 课题名称 第四课第二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发展主讲教师 xxx 课的类型 授新课 课时分配 45分钟授课对象 xxx 授课时间 xxx 教案顺序教材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版)第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四课第二框题的内容。第二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包括两目。第一目“我国的分配制度”,讲述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介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等。第二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讲述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介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介绍我国现阶段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方面的举措。两目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目介绍我国收入分配的内容,第二目介绍我国收入分配的作用。按劳分配为主体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学情分析 优势: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劣势: 中职生缺乏分析综合理解能力,缺乏实践、生活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引入呈现适合的情景及相关案例教学,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能去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案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思考讨论现实中的问题,了解我国现阶段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感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职业精神: 认同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的道理,明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 健全人格: 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能够适应环境,积极适应国内国际新环境新变化,把握机遇,勇于创新。 公共参与: 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序参与经济活动中的公共事务,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原则、基本内容、要求教学难点 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环节与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3分钟) 讲授新课 (35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工资条相关图片,图片导入本节课。 环节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课前调研结果,并进行总结梳理,从而让学生真实感悟到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2.展示ppt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剖析材料中四个人物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感知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按劳分配》,对按劳分配进行讲解。 教师结合课前调研活动和讨论结果与生活中的实例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我国居民各项收入的数据,组织学生把自己调研的收入来源,按照四种收入途径进行分类,增加对居民收入来源的了解,同时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来源的情况进行讲解。 环节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ppt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几位同学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享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 2.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关于共同富裕的相关内容。设问: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如何来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讲授:我国是如何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对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进行讲解。 4.展示“习近平总书记与我们同劳动”的系列图片,强调勤劳致富。 学生欣赏图片,与教师互动,产生极大学习兴趣,明确教学主题,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活动】 1.对课前调研进行讨论。 2.观看视频 3.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重要内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与标注。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2.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重要内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与标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程内容。 1.引导学生感知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讲解常见误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各种实例理解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思考互动,有利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1.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相关案例与教师讲授,学生感悟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及其共同富裕的内涵。巩固新课 (5分钟) 通过板书进行课程内容的回顾与复习 并布置随堂练习,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完成相关习题。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相关练习,深化理解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提纲式的思维导图把本课的知识串联起来,有效地总结和巩固课程内容。设置随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结束新课 (2分钟) 布置作业:老师把作业上传平台,小测试. 完成作业 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增强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意识。板书设计 正版书 副板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 (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