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保障上网安全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上学期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保障上网安全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保障上网安全
前 言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伴随一些烦恼。特别是很多青少年学生迷恋网络,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网恋,离家出走,游戏成瘾,夜不归宿,荒废学业,性格古怪,意志消沉、网络诈骗,散布谣言,危害社会等等。因此,保障上网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案例
17岁的小丽离家一日未归,家长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绑架了小丽,并索要20万元赎金。家长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据家长反映,小丽从暑假开始使用QQ、微信并沉迷网络聊天,失踪前曾在家中连续三天上网,然后向家长称出去和同学玩,结果一去不回。公安机关调查了电脑中的相关信息,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出租屋。赶到后,发现只有小丽的尸体,屋里没有其他人。抓获犯罪嫌疑人后,了解到两人是堂兄弟,20岁出头,弟弟装作大学生在网上和小丽聊得热火朝天,小丽把个人信息和家里的情况都告诉了对方。两个人就约女孩在市区里的餐厅见面,然后将其带到了郊区出租屋,并向其家长勒索钱财。之后他们感觉小丽的家长可能不会爽快给钱,就把小丽勒死了,然后若无其事地出去玩了。
解析 青少年面临的网络风险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内容风险、交往风险和行为风险三类。
一、内容风险包括:
01.商业风险,如垃圾邮件传播的虚假商品信息;
02.攻击性风险,如接触暴力内容;
03.性风险,如遭遇色情内容;
04.价值观风险,如不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有关种族主义、自杀、厌食主题的建议。
二、交往风险
交往风险源自网络的匿名性,包含“网络性诱惑”和“网络诱拐”。
01.“网络性诱惑” 指成年人要求青少年从事性活动、色情聊天或提供个人的性信息,而不管他们愿意与可否。青少年在网上聊天、寻找朋友或打发时间时,很容易成为成人性侵犯者的目标。
02.“网络诱拐” 指罪犯有意识地利用包括聊天室、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平台,引诱那些社会孤立、性格脆弱,却热衷于网络交往的年轻人。
三、行为风险
行为风险是指青少年作为网络活动的犯罪者或受害者所面临的风险,具体包括网络欺凌、网络隐私侵犯和网络成瘾。
行为风险
01.网络欺凌是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即时通信、社交网站或其他电子设备,故意、多次地伤害他人的恶意行为。遭受网络欺凌可能会使青少年产生抑郁、焦虑、社会隔离甚至意图自杀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
行为风险
02.网络隐私侵犯 个人隐私包括个人姓名、家庭地址、就读学校、电话号码及其他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例如兴趣、爱好。个人隐私的透露分为三种情况:自愿、应对方要求和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相较于传统媒介,通过互联网更容易收集青少年的个人隐私,如“注册会员”“参与调查”“参与游戏”等方式。个人信息常被用来盗用身份、跟踪骚扰或网络欺凌。
行为风险
03.网络成瘾是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成瘾不仅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引发旷课逃学、孤独抑郁,甚至自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案例分析
案例中女孩失去生命,缺乏安全意识是重要原因。
首先是缺乏信息安全意识,把个人信息暴露给了陌生人;
其次是向家人撒谎说找同学,信任陌生人却不信任家人;
再次是独自出门会见陌生人,盲目轻信网友;
最后是跟着网友去了自己不熟悉的郊区出租屋。
如果小丽能在任一个环节提高警惕,也不会导致如此结果。青少年缺乏处理感情问题的经验,追求新鲜感,容易沉迷网络交友,甚至发展成网恋,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做到理性分析、正确处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缺点很容易被网络所掩盖,所以容易被不法分子乘虚而人。
加强网络安全,家长该怎么做呢?
01.提升网络素养、保障上网安全
家长自身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网络安全素养,如掌握上网知识和技巧,学会使用在线交流工具,熟悉如何安装绿色过滤软件、匿名支付系统等保护隐私的网络工具,了解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认识不同类型网络风险的表现、特点和后果,掌握一些有用的网络风险干预策略等,之后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辨识网络风险的能力。
加强网络安全,家长该怎么做呢?
02.父母以身作则,树立用网榜样
亲子之间可以协商制订上网计划,这个计划具体包括青少年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时长、访问内容、网络使用准则等。家长应鼓励、要求孩子遵守上网计划,引导孩子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家长要有节制地上网,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用网地榜样。
加强网络安全,家长该怎么做呢?
03.恰当监管上网、正确引导上网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经常浏览的网站、网络聊天对象、网络日志,留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是否异常。一旦发现孩子的不当网络行为,不要采取训斥、打骂等惩罚性手段,甚至直接断网或没收孩子的手机,而应采取温和的态度和巧妙的手段对孩子进行引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用电脑或孩子的手机中安装过滤软件,有效地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控。
加强网络安全,家长该怎么做呢?
04.加强隐私保护,严防网络诈骗
家长和孩子要采取网络保护的具体措施。例如,安装“防火墙”等安全软件,个人和家庭的资料要保密,经常更换密码,网购时注意链接是否安全,不随意打开共享功能,不打开陌生人邮件附件,不去非正规网吧,不确定的信息不随意发布,更不能转发。
加强网络安全,家长该怎么做呢?
05.平等对话交流,参加有益活动
家长应与孩子经常就网络问题展开对话交流。父母与孩子可以共同讨论网络的利弊得失,分享网络使用的心得体会,还应告知孩子网络交往礼仪、网络隐私保护、网络风险应对及处理等方面知识,提升孩子的网络安全素养。鼓励孩子进行有意义的网络活动,并积极参与孩子的网络活动,使上网成为一种家庭活动。
结束语
关爱孩子,管控手机
增强意识,防范风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