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备课、复习系列(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备课、复习系列(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2024学年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核心知识归纳总结
一、原始社会
1、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2)第二阶段:新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1)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2)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1)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4、基本单位和社会管理方式
(1)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社会管理方式
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 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5、原始社会的解体
(1)根本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
直接原因:
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
二、奴隶社会
1、两大阶级和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奴隶制国家
(1)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的含义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时间
奴隶社会。
(2)原因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三、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2、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1)根本原因
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 展的阻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历史进步性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
(1)经济剥削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2)政治统治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思想钳制
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建立的的基本条件
①基本条件(2个):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②实现基本条件的主要途径(2个):暴力、掠夺。
2、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1)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革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等。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2)实质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3)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4)原因
①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②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5、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木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资产阶级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6、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悦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7、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会 集体所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 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拥有绝大部分土地的地主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农民虽然名义上是自由的,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 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工人看起来拥有人身自由,但终归无法摆脱被资本家雇佣、受剥削的命运。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概念解读 含义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体现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要素构成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要素。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二者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顾的根本动力。
五、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1、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1)出现: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积极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4)局限性:
①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1)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3)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
①唯物史观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5)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①内容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3、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对待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态度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 认为可以和平地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看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建立的理论基础 唯心史观,用先验论“理性”原则来观察社会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联系 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都有优秀的构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六、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意义
①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②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历史性飞跃。
2、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国有化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入口处。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