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主题班会 教育的减法,让孩子更幸福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教育主题班会 教育的减法,让孩子更幸福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教育的减法,让孩子更幸福
01
请把教育的减法与生命的意义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问父母:你尊重孩子的生命吗?你珍惜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一生仅有一次的人之为人的机会吗?我相信,所有父母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但是,如果我问父母:你愿不愿意让孩子少做题多睡觉,少学习专业课多去户外捉蝴蝶呢?答案就很难说了。
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在于我们没有把教育的减法与生命的意义联系在一起。
生命本身的意义是什么?生活本身的目的是什么?我希望我们从这个角度谈论教育的减法与减法的教育,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功利主义的取舍。
不管对谁来说,人之为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你开展了人生的旅程,就会发现,人一生的质量可以用长、宽、高三个维度相乘来看,其实你所要做的是拓展自己的长、宽、高,而不是在比较当中,超越别人的长、宽、高。
现在很多父母的问题是,他们要自己的孩子活成他们理想中的模样,或者活成“邻居家的孩子”的模样;他们要孩子实现自己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成为自己的骄傲和荣耀。
20多年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发起新教育实验?
我说,要让学生、教师和父母都能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人家又问我,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回答他们,首先,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应该让师生和父母都能够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智慧的挑战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与教学的乐趣。其次,教育应该是完整的,是身心的完整统一。教育应该培养完整的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与生活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要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千万不能把今天接受教育理解成明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手段,教育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幸福,而不是其他。
02
我们对子女的期待不应该是群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把成功当作生活的目标,把教育当作手段,是我们对教育生活方向性的误解。
回头看我们的历史,我们对成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世俗化的,是通过权力、财富化解身份的焦虑,而不是追求生命本身的意义,不是你过得幸不幸福。
我觉得,对孩子有所期待的父母都应该扪心自问:过去几十年,你希望自己做到的事情,有多少真的做到了?你可能每年都喊“我要减肥”,你再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我认为,多数情况下,父母把对孩子的期待当成了事实,这是不好的。多数父母都会说孩子不够勤奋,学习自觉性不够,认为应该督促孩子变得更勤奋,约束孩子变得更自觉,这个话有没有错呢?也没错。可是,我们忽视了一点,让孩子变得勤奋、变得自觉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先不说孩子,我们每个人肯定都希望自己更勤奋,希望自己更自觉,但是我们实现了多少呢?
03
对孩子的期待当作事实,会让教育苦大仇深
把对孩子的期待当作事实,会让很多人变成不幸福的人,会让很多孩子的教育生活不幸福。
的确,有少数俗称“精英分子”的父母,曾经受到精英主义的教育后,成了社会精英。反过来,他们也希望如法炮制,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精英主义教育,继续成长为社会精英。但只有一小部分父母勉强成功了。
我们暂且不说孩子的教育生活是否完整、是否幸福,仅仅就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言,精英父母的孩子接受过精英主义教育,不代表他就能成为社会精英。如果这个孩子接受了精英教育,并且立志成为社会精英,但最终这个目标没能实现,会怎么样?会陷入焦虑。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我见过不止一个两个。
这些年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都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幸福本身的意义。
04
我们教育生活里的加法太多
人生的减法,是中国哲学中很重要的一面。
《红楼梦》里,贾宝玉最后为什么出家?为什么没有中进士,当状元,穿红袍,光宗耀祖,重振门庭?曹雪芹这样安排,当然有他的哲学思考。在我看来,这就是人生的减法,回到生命本身的意义,这就是减法思维。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人类的最高目标。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新教育的理念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核心就是“幸福”这两个字。如果今天的教育生活不幸福,未来的日常生活如何幸福?
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