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社会历史的本质【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劳动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含义及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2、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利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3、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那么本节课我们学习社会历史的本质,揭晓问题的答案。新课讲授: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情境:“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思考:结合材料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1)劳动创造了人(2)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知识回顾: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历史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英雄史观)思考:为什么以往哲学为什么会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2.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情境:目前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影响,极端天气为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海平面上升造成发生灾难性洪灾的风险不断增加,临海城市和国家面临巨大生存危机,而这些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导致的严重后果。针对这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做出了到2030年达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思考:材料反映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有什么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注意: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情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思考:那为什么在我国这个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落后、腐朽思想残余,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产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