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今日重阳也要向他们道一声问候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我们迎来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最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重阳节在这一天古人通常会赏菊花,佩茱萸,食花糕祈求避难消灾祈祷平安健康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传承至今重阳节又增添了敬老的内涵重阳节起源PART ONE“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九月)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吕氏春秋》菊花节可见先秦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菊花节汉代时九月初九的皇家祭祀和宴饮活动从宫中流向民间到了唐代九月初九被正式定名为“重阳节”菊花节重阳节习俗PART TWO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菊花节佩茱萸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菊花节赏菊花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在文人墨客笔下,菊花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菊花节晒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我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秋高气爽,很多住在山区的人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菊花节重阳节美食PART THREE重阳节美食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菊花节菊花酒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节羊肉面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有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菊花节重阳节诗词PART FOUR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重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重阳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唐·王勃《蜀中九日》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今天别忘了向家中父母长辈道一声问候祝天下老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结语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