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人传人的萝卜刀,该玩嘛(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人传人的萝卜刀,该玩嘛(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人传人的萝卜刀,该玩嘛
一开学,“萝卜刀”席卷了全国小学。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广东,十个小学生至少八把萝卜刀,还有两个正被种草中。
全国各地的教材都没办法做到如此统一,萝卜刀竟然通过“人传人”做到了。
但仅过了一个多月,萝卜刀的口碑就急转直下。
一打开新闻媒体,全是劝退:可能引发孩子的暴力基因,背后存在安全隐患。

萝卜刀有什么魔力?
萝卜刀外形酷似塑料刀,配色和“萝卜”有点像,因此被称为“萝卜刀”。
萝卜刀借助自身重力,玩法很多样:上甩可出鞘,下拉可归鞘,还能组合出不同的酷炫动作。
这些玩法都特别适合在短视频上展示,且带给人一种解压和酷的感受。
不少小孩子开始玩萝卜刀,就是受了短视频的影响——想成为那个会玩萝卜刀的酷仔!
这批孩子是萝卜刀在学校的“种子用户”,而基于这批用户,萝卜刀在小学中开始“人传人”。
大家都知道,孩子一般都有求同心理。看到同学都在玩萝卜刀,自己哪怕不是很感兴趣,也会想要拥有。
而当玩的人数到了一定程度,“萝卜刀”也就拥有了社交属性。谁也不想成为那个“不一样”的小朋友呀。
零花钱范围内,大家都买得起。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萝卜刀的病毒式传播。
一打开某橙色软件,我们输入萝卜刀,发现很多店铺的销量都过十万+。
一走近学校边的小卖部,萝卜刀也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可见其“畅销品”的地位。
而因为它如此火热,现在已经出现夜光版、超大版等各种版本。
图片
商家甚至还推出男宝专属奥特曼版本,打出“你相信光吗”的广告语↓
关于萝卜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商家做不到。
萝卜刀火了看起来毫无逻辑,但分析一圈后就能理解,它的社交属性、展示属性,再叠加蜂拥而至的短视频流量,出圈并不奇怪。
只是,这股潮流看起来马上要过去了,原因之一是,专家出手了。
2
萝卜刀“命不久矣”
纵观全网,反对萝卜刀的专家,主要观点如下:
1.萝卜刀没有想象中安全。
虽然萝卜刀没有开刃,但是也有一定伤害性。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有媒体做了实验,证明萝卜刀可以扎透白纸。图片
也有人担心,短视频都在宣传萝卜刀没有危险,于是孩子也就真的以为萝卜刀毫无危险,平时使用萝卜刀掉以轻心。
万一孩子拿着萝卜刀摔倒了,戳到自己或者同学的眼睛可怎么办?
另外,虽然,圆规、笔,样样都可以戳破白纸和苹果,但他们不是“刀”,孩子不会用来刻意去捅人,所以危险性不可同日而语。
3
萝卜刀诱发孩子们的暴力基因。
萝卜刀毕竟是一种刀。孩子玩萝卜刀的时候,会和同学一起比划“捅”“刺”等动作,专家担心这会激发孩子潜意识中的暴力倾向。
另外,这些动作原本小学生并不熟悉。但通过萝卜刀,他们变得无比熟练。
这增加了孩子以后拿到真刀时,做出这些动作的几率,也就是萝卜刀增加了孩子做出犯罪行为的几率。
另外,小部分商家在宣传萝卜刀的时候,不仅会宣传各种技法,也会宣传“不爽就刀你”类似的广告语。这些宣传恐对小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作用。
4
各种禁,究竟在禁什么?
对于孩子中流行的此类玩具,鱼Sir一向来的观点是:不需要过度反应,但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
因为孩子总会不可避免地想要玩一些东西,不是萝卜刀也会是别的。
如果怕玩具引发孩子的暴力行为,其实我们更应该在平时跟孩子灌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伤害他人”的理念。
如果孩子是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些理念的,他们不会因为一个玩具而去伤害他人。
换句话说,如果因为一个玩具而变得暴力,那么问题肯定是在玩具出现前就有了。
毕竟我们小时候也爱玩具枪、弹弓、宝剑等游戏,但我们也没有成长为暴力的一代。
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新鲜感就这么一段时间。流行玩具,也就流行那么一段时间。
很快,商家们又会造出来另外的玩具,孩子就会忘记萝卜刀。此刻我们担心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