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区域及其类型》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各种资料,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四个基本特性。2.运用实例,正确理解划分区域的主要指标及区域类型。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理解常见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知道划分区域的常用指标和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区域类型。【教学难点】1.结合实际区域案例,分析和理解区域的四个基本特性。2.结合当地实际,掌握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区域类型的特征及成因,掌握认识某一区域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青藏高原的影响》,以大致领略青藏高原上壮美的自然景观,初步了解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中各要素的基本特点及整体性特征,为本节课将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内容——区域的划分及其基本类型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并激发起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各类地理环境中,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的划分。各种各样的区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同时各类区域也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人类活动改造的结果。今天我们将要开始学习和探究区域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的划分和类型。你知道区域指的是什么吗?区域有哪些基本特征吗?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呢?区域可划分出哪些主要类型呢?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就来一一探究吧!(板书)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学生进行课前探究:认识我国自然区域的划分及其依据。阅读教材P2“探究”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说一说,我国三个自然大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在我国三个自然大区的基础上,每个自然大区又划分为若干个自然地区。想一想,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3.你的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大区和哪个自然地区?描述其自然地理特征。生:(可能的答案)1.纬度和海陆分布等地理位置的差异、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气候特征的差异、自然历史演变的差异、人类活动与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的差异。2.温度、水分的组合情况。如东部季风区又可以划分为华南湿润热带地区,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这四个分区既有温度的差异(从热带到亚热带再到暖温带、温带),又有水分的差异(从湿润区到湿润半湿润区)。3.略。(板书)一、区域的特征1. 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性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区域指的是什么?2.区域有哪些基本特性?生:(可能的答案)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2.区域具有四个基本特性:第一、区域整体性:指的是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第二、区域差异性:是指区域之间的差异。第三、区域开放性:指的是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第四、区域动态性:指的是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知识拓展1】了解区域地理学。阅读教材P3“区域地理学”材料,了解区域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教师讲述: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具体地区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地理学科。教师继续展示《尚书·禹贡》划分九州的示意图及文字材料,了解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学著作。早期的区域地理学以区域描述为主,许多地理著作都可被认为是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教师继续运用图文材料,给学生补充讲解《尚书·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主要内容。【知识链接1】早期的区域地理学著作《汉书·地理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文字材料。东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疆域地理志,记载了西汉末年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演变,并以行政区为纲,记载山川、水泽等自然现象和水利、户口、聚落、物产、关塞、名胜等人文现象。《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也是《汉书》中十志之一。内容包括西汉及之前中国疆域及政区的划分及消长演变情况。全书共3个部分:①黄帝之后至汉初疆域变迁;②西汉疆域政区及各地的山川、 湖沼、水利、物产、民俗以及户口的沿革等,是全书的主体;③秦汉以来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和海上交通情况。该志开沿革地理学之先河,对于创立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具有重大影响。【知识拓展1】了解“区域”和“地域”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区域”和“地域”。教师讲述:“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但“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和工业地域、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等;而“区域”是泛指,且范围有大有小。教师讲述:亚洲水稻种植业,也称季风水田农业,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之一。水稻种植区域在世界范围内既有集中分布区,又有零散分布区。【知识拓展3】分析和认识区域的基本特性。接下来,教师运用各类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区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1.区域的整体性【教师讲述】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图体现了青藏地区的整体性特征。2.区域差异性【教师讲述】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如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中的“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金色中国”和“银色中国”就体现出了区域差异性特征。3.区域的开放性【教师讲述】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特征。4.区域的动态性【教师讲述】动态性:首先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如雄安新区范围的变化。其次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归纳总结1】区域的基本特性。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完成表1.区域的基本特性。特性 图解(A、B为两个 不同的区域) 举 例 实践意义整体性 表现为A、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构成一个整体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差异性 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 新疆长绒棉基地与陕西苹果基地间的差异性 各个区域既存在优势条件,也存在限制条件,因此,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域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续)表1.区域的基本特性。特性 图解(A、B为两个 不同的区域) 举 例 实践意义开放性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能提供彼此所需 经济全球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动态性 A的范围或类型是可以变动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演变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受人类认知或发展的需要而变化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小组活动:模拟拟赴以下四个地区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并说出到这些地区旅行需要携带的基本生活用品。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和小结。学生回答略。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2:从雄安新区看区域的特征。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雄安新区的边界是明确边界还是过渡性边界?2.雄安新区的范围是固定不变的吗?体现了区域的哪个特点?3.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其位置图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点?生:(可能的答案)1.明确边界。2.不是固定不变的。区域动态性。3.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性、区域开放性、区域动态性。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究区域的划分及其基本类型。(板书)二、区域的类型1. 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其类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区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类型划分的依据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1.划分依据:包括单一指标、多重指标、内在关联特点、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空间尺度和区域性质等多种划分依据。按照某种内在关联特点划分的一些区域:如国际自由贸易区、大都市等。其区域内部景观在特征上并不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问题承上)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2.区域按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划分为哪些类型?生:(可能的答案)2.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其类型:(1)按自然特征划分:有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2)按人文特征划分:有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3)按空间尺度大小划分:大尺度区域和中小尺度区域。大尺度区域如大洲和大洋;中小尺度区域包括市、县、乡、村等不同层次的区域。(4)按区域性质划分:主要有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和文化区域等。【知识拓展4】了解形式区和功能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形式区和功能区”材料,了解形式区和功能区的含义及区别。【教师讲述】形式区:区域内部单一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或有限组合的几种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基本上是一个均质性区域,如各种气候区、地貌区、行政区等属于形式区。功能区:可视为一个空间系统,各部分相互依存。它一般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如城市经济区就属于功能区,指的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教师展示以下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区分和理解形式区、功能区。教师讲述:(1)非洲大陆上的各类气候区属于形式区。(2)非洲大陆上的各类地形区属于形式区(3)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知识拓展5】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展示以下“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图文材料,学生阅读理解经济区域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广府文化作为核心文化。【归纳总结2】区域的划分及其类型。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完成表2.按照空间尺度的大小划分区域。类型 举例 分类或举例大尺度的区域 全球海洋、全球陆地、各个大洲、各个国家、我国不同的经济地带等 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中等尺度区域 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等小尺度区域 辽中南工业区、上海浦东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表3.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区域。区域类型 影响因素 分类或举例自然区域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综合自然区,如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等;部门自然地理分区,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植被区等行政区域 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 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经济区域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综合经济区,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等;部门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文化区域 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 东亚文化区、西亚—北非文化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区等【课堂小结】【随堂练习】1.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人们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B.各种区域都是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C.各种区域面积和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都具有明确的边界D.同一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相似,不同区域则不相似2.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 )A.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干湿地区 ②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③文化区 ④温度带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 )A.资金 B.信息 C.劳动力 D.产品5.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7.半干旱区一般是草原放牧业区,湿润、半湿润区一般是种植业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生活条件 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 D.发展方向8.下列区域有明确界线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西安市蓝田县A.②③ B.③④ C.①⑤ D.④⑤【参考答案】1.A 2.A 3.C 4.C 5.C 6.C 7.D 8.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