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自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6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认识并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立场的知识点。学习本节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下节课实现人生价值做铺垫。
学情分析:
1、此时面对的学生为高中生,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高二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占据优势,学生的注意和观察目的更为清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很强烈,此时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哲学生活的知识基础。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也有阅读水平了,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素养,可以对学生进行如议题式教学法等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历能力。
3、高二学生可能面对着高考目标的选择,学习了价值选择这一框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有益的选择。
4、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但是理论难度不高,通过议题式教学法等展开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中来。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题的学习,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精神: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性质,学会做出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法治意识:筑牢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参与法制建设。
4、公共参与: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价值判断的概念,学习价值选择的性质,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产生的原因,掌握二者的标准与关系。
教学难点:深入学习研究,培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谈论法等等。
本课将采取议题式教学法,设计的总议题为:“做好人生的选择题”,分议题有“议题1:怎样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以书本上的案例和图片为题,通过对爱国志士和抗日青年奔赴延安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价值选择的企业的例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议题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出现?”唐朝诗人李约的《观祈雨》布置议题任务。“议题3:怎样直面选择?”课后收集列举一些“价值两难”情况,设置议学任务。
案例教学法:本课程将采用的案例有(1)2020年初武汉疫情肆虐,有人驰援武汉,有人囤积居奇;(2)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和抗日青年奔赴延安,使得原本中只有3000人的小城延安变成革命圣地;(3)国内很多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价值观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发展;(4)唐朝诗人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2020年初武汉疫情肆虐视频不同人的行为选择,和学生一起融入当时情景,看到视频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有人逆风启航援驰武汉,有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并提问:怎样评价这两种行为?
学生活动:进入情境,思考回答,两类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本节新课。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提前设置议题,并布置议学任务,和学生一起开展教学活动。
总议题:“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分议题1:怎样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分议题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出现?
分议题3:怎样直面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分议题1:怎样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师活动:展示书上案例——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和抗日青年奔赴延安,壮大了人民的武装力量;国内很多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价值观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并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爱国青年选择前往延安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做出的判断;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教师补充:已经学习了价值判断的概念含义了,再来补充一个概念叫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的判断叫事实判断。
分议题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出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书上第76页的问题与思考,党的十九大的奋斗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争取国际话语权的目标,思考: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教师升华: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切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PPT上展示唐朝诗人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引导学生从农民和代表地主的“朱门”两个角度思考。
并提问:一场观祈雨的仪式,两类人的反应完全不同,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农民期盼下雨,而地主担心下雨?
学生回答:农民和地主二者的阶级地位不同,农民需要春雨滋润农田,不然桑叶就会枯萎;地主不想要下雨,因为下雨会耽误他们看歌舞,会使乐器声音暗哑。
教师总结: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会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显著的阶级性。
教师活动:PPT展示传统文化故事“梨虽无主,吾心有主”,并提问为什么许衡和其他人对路边无主的梨树有不一样的看法和选择?
学生讨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因为许衡和其他人对梨树认识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也就会不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
巩固提高:
分议题3:怎样直面选择?
教师活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拓展教材知识,指导学生浏览一些中国领导人语录,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学生前后四人为以小组,自由讨论,五分钟后结束,派代表上台自由发挥分享小组所得。
学生讨论分享并得出总结: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教师深化教材知识难度:个人利益与其他利益要如何抉择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有个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先考虑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行为选择;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现在来复习一下。价值判断的含义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做出的判断,而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二者的关系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从三个小议题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以及最后从宏观的大框题看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作业布置:
、课后查阅资料,收集一些“价值两难”情况的事例,并思考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作为高二的学生,马上面临着高考的到来,你将如何选择未来的大学和专业呢?自己的喜好和父母的期望要如何抉择平衡?课后思考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题目自拟,下周三政治课前收。
预习第三框题“价值的实现和创造”,收集感动中国人物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任务案例,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含义、二者的关系、标准,厘清二者产生的原因。明确价值判断的含义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做出的判断,价值选择的含义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二者的关系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此外,运用先进的议题式教学法,设计一个大的宏观的总议题:“做好人生的选择题”,此外设计三个分议题:怎样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出现、怎样直面选择。以议题方式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掌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从方法论上学会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板书
第二单元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议题1:怎样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议题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议题3:怎样直面选择?
) (
概念
原则
) (
价值判断
)总议题:“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
价值判断
&
价值选择
)
(
概念
) (
价值选择
)
(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性
) (
特点
)
九、练习或作业
1、课后查阅资料,收集一些“价值两难”情况的事例,并思考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作为高二的学生,马上面临着高考的到来,你将如何选择未来的大学和专业呢?自己的喜好和父母的期望要如何抉择平衡?课后思考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题目自拟,下周三政治课前收。
3、预习第三框题“价值的实现和创造”,收集感动中国人物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任务案例,下节课分享。
十、课前或课后活动
课前活动:教师不知总议题,学生提前思考,并在上课的时候围绕议题展开讨论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前获得议学任务,收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案例,课上互动环节可以用于分享。
讲授新课之前通过播放2020年初武汉疫情肆虐视频不同人的行为选择的视频,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带入当事人的角度思考不同的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在支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一起融入当时情景,并迅速展开新课。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例如收集材料、整理资料类的活动型作业,自由发挥观点并畅所欲言的作文类作业,以及预习新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