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 题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型 讲授新课 课 时 一课时
课标要点 探究价值判断的依据和意义,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教 学 目 标 1.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把握二者的关系。 2.科学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3.学会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自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核 心 素 养 1.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2.科学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公共参与: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党的领导下答好时代答卷。
学 习 重 点 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学 习 难 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本框共两目内容: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等。 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阐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差异性等特征,阐明价值选择的标准。 两目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目是第二目的方法论基础,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对价值判断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够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方 法 探 讨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问题设置——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升华——课堂检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等内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主要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框 价值判断和与价值选择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扶”还是“不扶”? 提问:在街上遇到摔倒的老人你会去扶吗?请说明理由。 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于在街上遇到摔倒老人的情况,有的同学选择“扶”,有的同学表示“不扶”,并都给出了理由。大家的理由其实是对这一情况的价值判断,而“扶”或者“不扶”是价值选择,那么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二者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新课讲授】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产生 1.含义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2.关系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知识拓展: 随堂练习: 探究活动一: 在街上遇到老人,有的人认为老人需要帮助,所以选择“扶”,有的人表示自己曾因类似事件受到过伤害,所以选择“不扶”。 思考:这两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是凭空产生的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来源于哪里? 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两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基于在街上遇到摔倒老人(社会存在)这一事实情况作出的判断和选择。 3.产生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探究活动二: 还记得武松打虎的故事吗?武松打虎展现出他身上的英雄气概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然而,在古时候,武松打虎被赞叹为英雄行为;可是在今天,如果有人再打死老虎,则要被抓去坐牢。 思考:为什么对武松打虎这件事古代和当今看法会不一样? 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社会历史性 (1)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思考:我们能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直接批评古时候赞叹武松打虎是英雄行为就是完全错误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2)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探究活动三: 思考:对待开学这件事,家长、学生和老师都有不同的表现,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2.主体差异性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①产生原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评价可能就不同。 ②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探究活动四: 观祈雨 李约 〔唐代〕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下雨天,地主和农民的态度却不一样? 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阶层性。 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马克思 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 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没有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呢? (如中国人口政策演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鼓励生育,到后来的计划生育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再到现在国家再次开始鼓励生育。)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真理,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那谁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没有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呢? 分析材料:阅读与思考P78 ◆ 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 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 邓小平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 江泽民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 胡锦涛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 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 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思考:为什么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评价标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注意: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思考:应该如何做到“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①根本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②最高价值追求: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A.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群体立场】 B.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换位思考】 回答问题并给出选择“扶”或者“不扶”的理由 做好相应笔记 做练习 讨论并回答问题 讨论并回答问题 理解知识点 回答问题 讨论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教师结合所提的问题,分析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其关系 拓展讲解 讲解、补充、纠错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及其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析提炼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的特点(因人而异、阶级性) 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得出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提炼得出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并讲解如何做到“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随 堂 练 习 一、判断题 1.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关系颠倒,先判断,后选择! 2.价值判断的标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错误,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错误,价值判断和选择是主观,但评价的标准是客观! 4.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片面,还需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维护人民利益,尊重个人利益 二、选择题 1.(2022全国乙卷)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由此可见( B )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 ②青年只有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价值追求 ④坚守人民立场是青年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21·浙江)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可见,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是( D ) ①熟悉民情,提高决策能力 ②依靠人民,集中群众智慧 ③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出发点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北京)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区核心干道,途经皇城根遗址、什刹海、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近来,市民发现宽阔的大街变绿变静了,两侧加了“绿带”,中间加了国槐与时令花卉组成的3米宽隔离带,机动车道“瘦身”,还添加了行人安全岛,步行、骑行环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变化( C ) ①实现了“慢行优先”“静下来”,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斗争性 ②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更注重环境的安全与舒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协调了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材料分析题 2021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构的,也是在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潮中成长的。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形成于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倾向“大一统”,恪守责任伦理,维护国家统一,追求和而不同,主张天下为公。与这种文化心理结构相对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多元一体”而不是“多元竞争”,在功能上倾向“利益整合”而非“利益纷争”,在政党关系上则实现了从政党恶斗向团结合作的深刻变革,在效果上 实现了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全体人民的民主、从选举才有的“周期性民主” 到国家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变革。 新型政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还承载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中国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构立足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中国特色,回应人类的共同关切,顺应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植根于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保障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课后作业 1.《名师经典》 2.记背本课时重要内容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