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讲义(表格式,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讲义(表格式,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一讲义
主 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目标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5.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②一些先进分子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起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 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1)三大工人运动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例题精讲】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②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原因是() A. 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
C. 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 D. 他们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3.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希望未来的社会是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寄希望于国王、大臣、金融家、慈善家。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③看不到人民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两个必然、一个政党、一个目标)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例题精讲】 4. 某班级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结合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完成下面小题。 5.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实现科学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无情的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全面的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看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坚定力量 ④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路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围绕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的同学们收集了一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 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无产阶级功能运动的兴起 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2022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关于《共产党宣言》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目标 B.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C. 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D. 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及阐明建党必要性 8. 有人说,空想社会主义能够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但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没有借鉴价值。这一观点 ①有合理性,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是正确的,因为空想社会主义不符合时代要求,不值得借鉴 ③是片面的,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④是错误的,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马克思一起为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
①参与创立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参与创立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参与创立和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④独立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 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
B. 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
C.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D. 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 12.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13. 回首过去,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付诸实践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漫漫征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与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小兰同学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绘制成一个年代尺,但有些内容还没有完成,请将此内容补充完整()
A. ①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B. 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运动到制度的跨越
C.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D.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必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必背) 【自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及时间、《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例题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美国学者福山曾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所有国家的历史发展只有一条可走的路: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山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例举客观事实批驳福山《历史的终结》—文中的观点。 ⑵)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说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是着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繁荣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演进。 ②西方自由民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资本主义的命运。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代替。所以,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 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出现了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逆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信念不可动摇。所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前进中遇到的曲折,并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 15. 2013年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史,下列评价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的是 A. 《资本论》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B.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胜
C.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 16. 2020年4月22日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外媒报道在“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C. 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D.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17.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去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现在要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 ) ①是以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为标志的 ②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标志 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④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9.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圣西门曾试图说服教皇和法国国王支持他的设想。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傅立叶曾把自己的社会主义设想登报,呼吁资本家支持他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组织和参加工人运动。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由表中对比可见( ) ①空想社会主义均希望通过封建统治者来实现自己的构想 ②空想社会主义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来变革社会 ③科学社会主义明确了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④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均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下列评价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的是 A. 《资本论》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B.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胜
C.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百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一方面,许多西方国家两极分化加剧、社会冲突加深,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且不断激化:另一方面,“马克思热”不断升温,一些西方学者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顽疾和弊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非凡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非凡成就,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过程。 22. 马克思说:“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榨取工人的血汗,达到发财的目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基础上的制度。 (1)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的根本原因及资本主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3个部分,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 高中生小陈在参观该展览时有一些困惑,请你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为其释疑解惑。 小陈同学看到展柜里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乌托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哥达纲领批判》等理论书籍。讲解员说这些书籍告诉了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 (1)疑问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哪些?理论基石是什么? 小陈同学看到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及《习近平讲党史故事》等经典篇章。讲解员说,这些经典篇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疑问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小陈同学来到展馆第三层,这里展示了全球各语种共计300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但都标题醒目、色彩热烈,镰刀斧头标志充溢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3)疑问三:《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同时,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材料二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种具体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已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从而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中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治党成效卓越。 (1)结合材料一,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三,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认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参考答案 1.C
依据教材知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故①④正确;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故不选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不选③。 2.C A.德国不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错误。
B.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动作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故B错误。
C.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原因是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条件,故C正确。
D.该选项与题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故D不选。 3.D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①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②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正确途径,③④正确。 4.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巴黎公社是从理论到实践,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说法正确,不合题意,不选①;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说法正确,不合题意,不选③。 5.6C、B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也进行了批判,不选①;空想社会主义也全面的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不选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②正确;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③正确;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错误;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④错误。 B
A.《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目标,该观点正确,不选A;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该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
C.《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该观点正确,不选C;
D.《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及阐明建党必要性,该观点正确,不选D。 A C
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①不选;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正确;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正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不能实现,④错误。 10.C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完整地、详细地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可以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理论成果,故①正确;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广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详细论述,填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空白,故②正确;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故③正确; 《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主动承担起编辑未竟的《资本论》第二、三卷的重任,故④错误。 11.C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因此,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故C正确,ABD错误。 B A.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A不符合题意。
B.《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B正确。
C.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D不符合题意。 13.A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与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①②③正确;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排除④。 D
AC.1917年,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C错误;
B.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B错误;
D.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D正确。 D
AC.1917年,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C错误;
B.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B错误;
D.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D正确。 D
A.《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A。
B.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他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B。
C.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C。
D.“一国两制”是解决国内问题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这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但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B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实现“新时代”的途径,故A项错误;
B.材料中“新时代”的描述是“开创全世界历史”“新阶级实行统治”的社会主义,故 B项正确;
C.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新时代”无关,故C项错误;
D.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与“新时代”无关,故 D项错误。
故选B。 A ①②正确,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③④不合题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B
依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标志,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故②③正确;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的一次尝试,只存在了几十天就失败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①错误;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但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灭亡,故④错误。 19.C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通过封建统治者来实现自己的构想的说法错误,①错误;由表格信息及教材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来变革社会,②正确;由表格信息及教材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明确了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实践,④错误。 20.D
A.《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A。
B.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他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B。
C.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C。
D.“一国两制”是解决国内问题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这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但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21.【答案】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2.【答案】(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必备条件: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资本。
(2)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23.【答案】(1)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第三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4.【答案】(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种具体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可出现逆转,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3)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中国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定信念,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国发展壮大。 25.【答案】(1)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