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教学设计科目 地理 主备人 时间 2023.10 课时课题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教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及多媒体演示法教 学 目 标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明确区域的划分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说明区域的含义和划分目的。 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方向、提高地理实践能力。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说明区域的含义和划分目的。 难点:结合具体案例,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方向、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电视剧《卿卿日常》中的故事背景设定是一个架空的历史朝代,将天下分为九川,每个地方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有网友说九川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九州,那你知道九州有哪九州吗? 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九州即为古代中国的代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和兖州。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新课讲授】 一、区域的含义 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区域的概念,你们觉得区域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师:那么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像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热带和亚热带它们的划分有什么共性呢? 生: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师:那我们说像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这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性?地球上有热带与亚热带,寒带与亚寒带,这又说明了什么特征? 生: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如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师:我们把秦岭——淮河一线叫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湿润区的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这又体现了什么呢? 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教师总结: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划分依据: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1)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 (2)按照人文条件和景观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稻作农业区等。 3.区域特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区域的划分 (1)按照特征划分: ①按照自然特征划分——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②按照人文特征划分——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中国主体功能区。 (2)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地区划分: ①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②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③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 ④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在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区域之间如何划分,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区域之间的等级划分,同一尺度区域和不同区域都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师:一提到等级,我们会想到大的等级和小的等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区域的层级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师:那我们说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还是会起反作用?比如说北京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生:相互促进。 师:那你还可以举出什么相似的例子呢? 生:上海和长江三角洲。 师:那我们现在说同一尺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来说,新疆和河北的面积和地理位置都是不同的,那它们之间一定要分出优劣么? 生:不一定。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教师总结: 1.区域的层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同一尺度的区域发展: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区域的概念和划分,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区域的特点,请同学们看着课本自己试着来总结一下。几分钟之后找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区域的特性 1、层次性:区域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指一个大区域内包含着若干小区域,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可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另一方面指区域内部彼此关联形成的层次关系,如我国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域。 2、整体性:区域由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组成,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区域内部某一要素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部分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3、差异性: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是不同的。同一区域内部地理特征通常只是相对一致,其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 4、开放性: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 学生阐述。 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我们一共讲了两个大部分,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区域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在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区域的层级划分,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和同一尺度的区域发展。 附:区域判读的方法: 步 骤判读方法明确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照什么指标和什么方法划分的,属于什么类型区位特征判断该区域所在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相互关系边界形状主要用于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的识别区内共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间差异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二次备课小结新课板 书 设 计作业布 置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