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四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四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整体分析
1、理念的提出 大单元模式是围绕真实性学习任务开展,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为目标,按学科研究过程的逻辑推进,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的大单元研究型教学模式。本册大单元教学以6—10个课时为一个大单元
2、实施策略: 部编版2023年高中政治必修一《哲学与文化》教材,根据学科内容对所有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共设计三个大单元主题内容,贯穿于高中政治学科素养的方方面面。
3、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本单元紧紧围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展开,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文化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材以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为起点,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单元设计了三课。
4.单元地位 本册教科书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文化观。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如何以此为理论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本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拓展和运用。本单元是高中阶段集中讲述文化理论和我国文化建设内容的唯一单元,主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5.单元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把文化自信建立在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基础上。 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
6.单元知识结构图:
7.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梳理单元思维导图。
8.单元课时计划 课题/课时7.1(1课时)7.2(1课时)7.3(1课时)内容、规划整体介绍本册教材和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感知本单元的内容,继而学习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及文字材料让学生从“张桂梅和她的同事学生是如何创造与实现价值的?”中 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贯彻落实单元大概念、大问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和生活案例,继续根据当前时政热点材料,让学生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让学生把握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基于本单元大概念、大问题,从核心素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以 品味经典节目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它如此火爆,成为“顶流网红”?夜静思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全场都为其亮灯?把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关知识;以“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为前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英雄们的身上都展现出哪些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都有哪些共同特质?把握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题/课时8.1(1课时)8.2(1课时)8.3(1课时)内容、规划以“西安用陕北腰鼓秧歌热情欢迎中亚五国元首”为前景材料,分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为什么选择陕北腰鼓秧歌迎接五国元首的到来?陕北腰鼓秧歌这些文化元素来源于哪里?感悟华夏礼仪文化展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民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那么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而言,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引导学生聚焦中国一中亚峰会,领略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目的。以《大使的宝藏家宴》节目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北京卫视策划《大使的宝藏家宴》这档节目有何意义?从中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宝藏主理团是怎样做出中外结合的创意菜促进文化交融的?这对今天的文化发展有何启示?以达到让学生在分析时政热点解决实际问题中把握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目的。 以成都大运会的开幕式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满满的中国元素,有没有感觉这是中国一个传统文化的文介晚会?如果大运会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否恰当?”和“ 一个成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应该让世界各国文化唱主角哦!”两种观点是否恰当?给我们什么启示? 继而以成都大运会的闭幕式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成都大运会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以达到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目的。课题/课时9.1(1课时)9.2(1课时)9.3(1课时)内容、规划以《觉醒的年代》这部热播电影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化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的目的。以热播剧《狂飙》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电视剧《狂飙》能够大火的原因及对文艺创作者创作的启示;分析《狂飙》电视剧的取材体现文化与时代特点有何关系及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从而达到让学生把握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目的。 以“笑果文化”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导致“笑果文化”出现这种乱象产生的原因及“笑果文化”被罚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以河南卫视打造文化自信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为何这么重视文化自信,河南打造文化自信底气在哪?河南卫视是怎么打造文化自信的?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什么文化充满自信?从而达到把握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
9.课时内容安排表: 课时安排课时名称课堂主题学生活动核心素养课时一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小组合作,结合上述议学情境从中感悟大运会精神的由来,从而体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大运会精神的由来,从而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文明”和文化的内涵是一样的吗?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分析分析文化的重要性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课时二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说明中国戏曲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戏曲文化出现糟粕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戏曲文化?课时三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它如此火爆,成为“顶流网红”?《经典咏流传》夜静思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全场都为其亮灯?英雄们的身上都展现出哪些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都有哪些共同特质?课时四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为什么选择陕北腰鼓秧歌迎接五国元首的到来?陕北腰鼓秧歌这些文化元素来源于哪里?感悟华夏礼仪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民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那么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而言,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不同国家的音乐所展现出来的特色会有所不同蕴含的文化道理?课时五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北京卫视策划《大使的宝藏家宴》这档节目有何意义?从中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宝藏主理团是怎样做出中外结合的创意菜促进文化交融的?这对今天的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课时六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满满的中国元素,有没有感觉这竟是中国一个传统文化的文介晚会?如果大运会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否恰当?”和“ 一个成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应该让世界各国文化唱主角哦!”两种观点是否恰当?给我们什么启示?成都大运会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课时七9.1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学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课时八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狂飙》能够大火的原因及对文艺创作者创作的启示;分析《狂飙》电视剧的取材体现文化与时代特点有何关系及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课时九9.3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树立坚定文化自信?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导致“笑果文化”出现这种乱象产生的原因及“笑果文化”被罚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以河南卫视打造文化自信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为何这么重视文化自信,河南打造文化自信底气在哪?河南卫视是怎么打造文化自信的?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什么文化充满自信?
10.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共鉴、交锋交融;懂得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1.单元重点难点 (1)什么是文化? (2)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4)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5)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7)为什么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国的要求? (8)为什么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10)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共鉴、交锋交融;懂得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一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青年学生,时代担当,传承文化火炬》的演讲稿。在班级出一期《青年学生,时代担当,传承文化火炬》的板报二书面巩固练习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爱好是很必要的,让戏曲进校园,请你写一份200字左右的倡议书。参加学样宣传活动,宣传戏曲文化进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树正确价值观,敢为时代新人》的演讲稿为班级出一期有关“树正确价值观,敢为时代新人”的板报。四书面巩固练习你所在的省市有哪些非遗文化?文化自信,非遗文化在指尖传承,争当文化的践行者,写一篇介绍你的家乡的非遗文化文章,让更多的知道为班级出一期有关《文化自信,非遗文化在指尖传承,争当文化的践行者》的板报五书面巩固练习新时代赋予青年更多的机遇,新征程给予青年更多的选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实现,中华文化也将更阔步地走出国门。谈谈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出增?请列举三条提纲积极参加社区、学校、班级的实践活动,宣传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话语权,为我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贡献 六书面巩固练习当代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力量。青年群体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正吸引着来自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请你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150字的演讲稿。用好外来文化,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七书面巩固练习结合自身的感受和认识,分享自己身边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走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感受身边的文化发展成就八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走青春奉献之路》的演讲稿。要求: 围绕主题,观点正确;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规范;语言言简意赅,字数150-200字。出一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走青春奉献之路》的板报。九书面巩固练习当代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力量。写一篇以《文化兴则国运兴,青年应当尽复兴文化之责》为主题的演讲稿为班级出一期有关《文化兴则国运兴,青年应当尽复兴文化之责》的板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设计:第9课 第1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
课题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课中的位置: 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包括两目。第一目“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讲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阐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阐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2)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精神: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课时教学目标: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2、利用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活动设计 (1)议题设置: 总议题: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议题一:艰难求索,为中华民族复兴,多种文化思潮入华,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议题二:展望未来,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2)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议题一:艰难求索,为中华民族复兴,多种文化思潮入华,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议题二:展望未来,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导入视频《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复古派在行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习近平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视频材料《觉醒年代》等主旋律为何“破圈”?、文字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议学问题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结合教材内容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并尝试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除了延安精神,你知道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还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吗?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光荣优良传统、红色血脉?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结合议学情境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学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与二十大报告强调的相契合?学生活动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学科内容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评价任务 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评价表(个人)项目评价内容自评(50%)组评(50%)综合评价交谈(25分)发言紧扣主题,声音较低,与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效交流。倾听(25分)耐心倾听,尊重不同的声音,并能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25分)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作出贡献。合作(25分)乐于和同学在一起,能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一)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和视频导入 师:泱泱中华几千年文明遭遇史上第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既有工业时代所产生的先进武器,还有资本时代所产生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体制强敌,我们的制度落后了,我们的思想落后了,我们的人落后了,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一要思想启蒙,二要改造社会,面对西洋五花八门的思想和制度,我们要辨析。 思考:怎么来辨析那五花八门的思想和制度呀?哪一个才适合我们中国呢? 师:这就面临着怎样选择的问题,跟我一起走进《觉醒年代》看中华文化何以复兴!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研究交流的表现,认真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本册和本课知识结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题一:艰难求索,终寻中华文化复兴路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和《复古派在行动》并阅读材料《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的不同声音》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和复古派便是其中的两种典型代表。 议学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并尝试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与结果: (1)探索: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 (2)结果: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议学问题:1、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习近平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议学问题:结合以上议学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1、除了延安精神,你知道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还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吗?2、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光荣优良传统、红色血脉?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1)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成果:(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因)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突破提升:正确认识三种文化 (3)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第二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觉醒年代》等主旋律为何“破圈”?》 议学问题: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学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 (1)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2)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3)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议学情境四:图文分析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1、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议学小结: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议学情境五:阅读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 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议学问题: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与二十大报告强调的相契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3)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4)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议学情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深入浅出的理解本课时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书面巩固练习 拓展作业:结合自身的感受和认识,分享自己身边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实践作业:走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感受身边的文化发展成就
教学反思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 . .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8张PPT)
大单元主题设计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议题设置
02
活动设计
03
新知导入
04
探究新知
05
板书设计
06
目录
课后作业
08
课堂练习
07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2、利用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精神: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议题一:艰难求索,为中华民族复兴,多种文化思潮入华,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议题二:展望未来,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导入 视频《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复古派在行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习近平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视频材料《觉醒年代》等主旋律为何“破圈”?》、文字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
议学问题 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结合教材内容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并尝试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除了延安精神,你知道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还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吗? 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光荣优良传统、红色血脉?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结合议学情境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化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与二十报告强调的想契合?
学生活动 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学科内容 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学生运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从一般到个别
第三单元知识脉络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什么是文化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 的功能
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面向世界博彩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第九课知识脉络
建设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强国
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决定因素:人民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社会制度、发展道路
文化自信
坚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文化
历史必然性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沉淀、更持久的力量
地位
要求
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基本路径
实现
先进文化
议 题 设 置
总议题: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议题一:艰难求索,为中华民族复兴,多种文化思潮入华,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议题二:展望未来,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Part 1
议题一:艰难求索,为中华民族复兴,多种文化思潮入华,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新知讲解
两派相争
议学情境一
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的不同声音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和复古派便是其中的两种典型代表。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并尝试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议学问题
完成下面表格
复兴主张 代表人物 核心观点 局限性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
三民主义
全盘西化
只看到西方的优势和长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将自由绝对化.没有领导力无法凝聚人心
彻底否定新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
全面复古
绝对自由
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胡适
康有为
刘师复
孙中山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失败
议学提示
(1)背景: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
(2)影响: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学小结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议学情境二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议学问题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
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
失败
需要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为承接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议学提示
(1)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了社会主义的明确方向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学小结
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怎样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路在何方 谁在引路
习近平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议学情境三
习近平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议学情境四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下列问题:
1、除了延安精神,你知道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还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吗?
2、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光荣优良传统、红色血脉?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议学问题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奥运精神、丝绸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日战争精神等
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继承 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继承 发展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
结论:
议学提示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
(1)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 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与时俱进;
(4)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哪些因素的影响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坚持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议学提示
(1)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学小结
①革命时期
革命文化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党领导人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
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成果:(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因)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学小结
井冈山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
西柏坡精神
延安精神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熔铸而成
源头

突破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内容
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
服务对象
基本方针
发展方向
文化特征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学小结
正确认识三种文化
文化 形成时期 举例 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联系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讲仁爱、重民本等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
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辉湟说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突破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Part 2
议题二:展望未来,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新知讲解
《觉醒年代》等主旋律为何“破圈”?
议学情境四
结合议学情境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化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议学问题
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相结合,把枯燥的历史概念变成鲜活的人物
用剧中人物的觉醒感召着当代青年
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
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人民有对它的需求
“觉醒年代”与今天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很多人不了解,人们的了解都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概念。电视剧的功能就是把历史书上的概念变成鲜活的人物,让人物走进大家的心里,让大家不仅能知道他的行为,还要知道他的内心。”
议学提示
①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③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小结
满足某些特定群体的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来源实践,
顺应时代发展

×

议学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
视角二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 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
议学情境五
视角三
视角四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称
议学情境五
视角二: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 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
视角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 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中华文化蓬勃生机,迎来全面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1、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议学提示
视角四: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称
视角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加坚定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信念,极大地焕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把我国丰富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我国的战略利益和发展空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科学把握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2、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议学提示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小结
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二十大报告摘录
议学情境六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与二十报告强调的想契合?
议学问题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3)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4)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小结
文化一定要适应国情!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
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4.“三文化 ”
2.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3.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2023春·新疆巴音郭楞·高二校考期中)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滋养、文化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这表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承袭与发展
④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表明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①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承袭”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④排除。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2.(2023春·山东青岛·高一校联考期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共筑中国梦》……百多年来,红色音乐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相伴而行,奏响了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凯歌,助推民族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这说明,红色音乐( )
①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反映
②并不是因其先进性而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③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可以为不同时代和阶级服务且经久不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百多年来,红色音乐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相伴而行,说明文化创作来源于实践,红色音乐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反映,①符合题意。
②:红色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具有先进性,反作用于社会生活,②说法错误。
③:红色音乐奏响了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凯歌,助推民族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说明红色音乐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③符合题意。
④:红色音乐是无产阶级的音乐诉求,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3.(2023春·宁夏吴忠·高二吴忠中学校考期中)某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研发红军马灯式水杯、红军挎包、红军马灯式路灯等专利红色旅游文化产品10余种,开发红军茶果系列商品,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 )
①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②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
④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既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又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未体现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4.(2022秋·河南洛阳·高二统考期中)睹物思英烈,英魂永不朽,每一件遗物,都有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透过无声的遗物,读到的是烈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炽热滚烫的家国情怀。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 )
①旨在形成中国价值,契合国民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
②可以从中汲取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③充分发挥烈士遗物的红色教育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④是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一是中国价值早已形成,二是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有利于发挥红色教育作用,而不是旨在形成中国价值,该选项夸大了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的作用,①说法错误。
②: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可以从中汲取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物质基础”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④:透过无声的遗物,读到的是烈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炽热滚烫的家国情怀,因此,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有助于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烈士遗物的红色教育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5.(2022春·河南郑州·高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2022年1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强系统保护,不断夯实革命文物工作基础,健全革命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和定期排查,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上述做法是基于这些革命文物( )
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和文化成就
②承载着党和人民奋勇斗争的光荣历史,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
③对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④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文化自信的源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②③: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是因为这些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勇斗争的光荣历史,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对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故②③正确。
①:“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和文化成就”的说法夸大了这革命文物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④: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6.(2022秋·山东枣庄·高二统考期中)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他们来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经历,了解革命旧址的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延安革命旧址的保护( )
①是基于革命旧址是承载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
②说明革命文化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因为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传承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④有利于发挥延安革命遗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延安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延安革命旧址的保护,是因为革命旧址是承载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延安革命旧址,有利于发挥其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①④正确。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革命文化不能起这一作用,②排除。
③: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但无法传承传统文化,③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7.(2022秋·山东青岛·高二校考期中)当前,某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00余处,时间跨度100多年,可完整反映中国革命进程。该省提出,2021年努力建立科学完备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现应保尽保。这是因为( )
①革命文物是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革命文物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
③保护好革命文物就可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革命文物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②④:当前,某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00余处,时间跨度100多年,可完整反映中国革命进程。该省提出,2021年努力建立科学完备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现应保尽保。这是因为革命文物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②④符合题意。
①:革命文物是承载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①错误。
③:保护好革命文物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革命文化,“就可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8.(2022秋·广西南宁·高二校考期中)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 )
①是基于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是因为红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是因为红色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是因为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正确。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不是红色文化,③排除。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不会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9.(2023春·广西柳州·高二柳州市第三中学校考期中)长期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在八桂大地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歌舞剧和电影中的“刘三姐”展现了壮族人民“美丽、勤劳、睿智”的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共鸣,“刘三姐”的歌声至今仍然为各族人民所喜爱。这一文化成就(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③涵养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④赋予了传统艺术作品新的呈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20世纪60年代,歌舞剧和电影中的“刘三姐”展现了壮族人民“美丽、勤劳、睿智”的形象,刘三姐的歌声至今仍然为各族人民所喜爱,这赋予了传统艺术作品新的呈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入选。
②:通过刘三姐的故事能够展现文化的民族性,没有体现文化的多样性,②不选。
③:材料中不涉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选。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0.(2022秋·浙江宁波·高二效实中学校考期中)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中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其( )
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②一味推崇西洋文化,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
③否定了中国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②③:“一为积极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创造的”强调西方文化优于民族文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中的观点全盘否定自我,主张用西方文化代替民族文化,①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中的观点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是因为完全否定了民族文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不是排除异己和孤芳自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1.(2023春·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②错误。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而不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2.(2023秋·浙江嘉兴·高二统考期末)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④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只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共产党人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①排除。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共产党人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说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作用,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排除。
④: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说明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④正确。
故本题选D
作业布置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书面巩固练习
3. 结合自身的感受和认识,分享自己身边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