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案【教学目标】能简要说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绘制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模式简图,并说出其分布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指出冬、夏季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及对应的气压中心,并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区域认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总结各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征,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2.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新课导入】导入 呈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文字材料和航行路线示意图。提出问题: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以一个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讲解】大气压和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图所示:总结: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气压中心N是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季风环流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注意:季风的成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南亚的夏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