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0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L,比空气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即学即练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A. B.C. D.【答案】【解析】A.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产的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0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 二氧化碳+水 碳酸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碳酸 水+二氧化碳(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注意:①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即学即练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C.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此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A.可用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浑浊,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这是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即学即练3】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故A正确;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也不明显,故B正确;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有0.03%,所以加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也不明显,故C错误;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故D正确。故选:C。【即学即练4】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答案】D【解析】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杯子内的气压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故选:D。知识点03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3.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4.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即学即练5】“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D.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答案】A【解析】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说法错误;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故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D.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说法正确;故选:A。知识点04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6%以上 是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即学即练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B【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为弱酸,不能引发酸雨,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气凝结,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说法错误;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说法错误。故选:B。知识点05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举例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过氧化氢 水+氧气【即学即练7】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镁+氧气 氧化镁C.碳酸→水+二氧化碳 D.铁+稀盐酸→氯化亚铁+氢气【答案】 C【解析】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D.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2.2.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0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L,比空气 。(3)二氧化碳 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4)固态CO2又叫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即学即练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A. B.C. D.知识点0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 ,也 。如图所示实验中: 的蜡烛先熄灭, 的蜡烛后熄灭。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碳酸很 ,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注意:①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 ,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 。 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 ,后者是二氧化碳的 。③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 (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 )。【即学即练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C.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此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学即练3】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即学即练4】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知识点03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 等。(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 ,可用作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 的需求 ,它们燃烧后放出 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 ,能吸收 ,从而导致 ,致使 ,地球表面温度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 ,导致 融化,海平面 ,沿海城市会被淹 ;②地球表面的水分 ,使土地 ,农业 等。(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 ,更多利用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 ,禁止 ,提倡种草种花 等。3.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 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4.植物的 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 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即学即练5】“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D.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知识点04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6%以上 是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即学即练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05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举例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过氧化氢 水+氧气【即学即练7】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镁+氧气 氧化镁C.碳酸→水+二氧化碳 D.铁+稀盐酸→氯化亚铁+氢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学案:2.2.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版).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学案:2.2.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