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3.2 高质量发展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3.2 高质量发展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3.2高质量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新发展格局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发展与社会要进步必须回答、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具体讲述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设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共同畜裕、社会保障的基本问题。 第三课介绍了我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以及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更伟大的新成就。本节课先分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又突出介绍推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学情分析 进入高中阶段后,在学习本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些都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垫了良好的知识经验基础。 高一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可塑性,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有梯度的任务,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全方位、多角度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合作探究中落实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落实核心素养。但是本框理论性较强,名次、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增强对人民的重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认同,增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科学精神 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公共参与 准确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教学难点 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内容 学生课前诵读,回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与基本特征 2.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3.宏观调控的手段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温故知新,使学生能够对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从而找出新旧知识联结的交点,由旧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素材:中国制造助力杭州亚运会,背后的中国实体经济是如何大放异彩的! 观看素材: 学生认真观看和思考,感悟中国制造的影响力。 结合素材和课文,初步理解本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政。
三、自主预习 出示预习目录、预习要求 要求:浏览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1.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内涵、地位和原因是什么 2.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是什么 3.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四、讲授新课 探 究 与 分 享 : 老师展示探究思考话题,提出问题 归纳总结: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梳理出知识点。 播放展示: 【专家漫评】林毅夫解读“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教师讲解重难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 结合时政,抛出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概况,合作克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名词解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讨论回答 思考议题:为什么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是什么——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2、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1)原因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2)意义或重要性 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要求。 ③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世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讨论。 构建新发展格局 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1)内循环的具体要求 ①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2)外循环的要求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6、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经济发展总方针) ①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 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题) 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格局) 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支撑) 通过视频展现的内容并且设置活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言。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行思考,教师进行引导。锻炼学生读取材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感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构建新发展的措施,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性的科学认识,遵循法律。能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联系实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四、同步练习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易混易错点: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课时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设计情境化、活动化、任务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