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
列举实例,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阐述坚持人民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和成功的保证。
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懂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PPT课件、粉笔、课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我们的历史是由谁创造的呢
生:人民群众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民群众,发掘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讲授: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情境: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材料二: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 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议学问题: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并对两种观点作出评析。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分析,总结答案。
分析过程:
总结归纳:
1、人民群众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含义
情境:
思考: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吗?
总结: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关系: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情境:《黄大发:一心为民 埋头苦干的“当代愚公”》
黄大发,贵州遵义人,1959年11月入党。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从哲学角度看,黄大发为社会创造了什么财富?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情境:
思考:精神文化所反映的内容从哪里来?谁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总结: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情境:《习近平: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发扬下去》
建党精神,指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02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思考: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由谁创造出来的?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总结: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在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阶段小结:
源泉
物质条件
直接创造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情境:
材料一: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材料三: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纵观历史,每一次社会的变革, 无论是以前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都是由人民群众作为主力军推动的。 ---习近平
思考: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总结:
地位
表现
实现方式
阶段小结: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思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对我们有什么方法论启示?
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师: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情境:
材料一: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
材料二:
群众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平
材料三: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オ能无往而不胜。-----习近平
思考:我国三代领导人的言论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总结:
基本内容 地位 工作要求 意义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