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7.1立足职场有法宝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劳动法的原则;如何订立劳动合同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法律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科学精神:明确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认同劳动合同的作用。 法治意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用劳动法来维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劳动法的原则;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难点:如何订立劳动合同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部分职场歧视现象 教师提问:国家应该怎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劳动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展示课题:法律守护劳动者——社会主义法律保护相对弱势群体的利益。 回顾唯物史观的知识: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提问:国家如何激发公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质量? 教师总结: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习题练习: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先后制订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其意义是( B ) ①促进了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②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③保证了公民不会失业,并获得劳动收入 ④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片展示部分劳动法律法规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劳动法及劳动者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对劳动者的要求: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 (前提条件)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特殊情况: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环节二:劳动法的原则 ①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说,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②劳动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③劳动法也体现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倾斜保护的原因:(相较于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居于弱势地位) 特殊劳动保护的情形: 对象:女性职工和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对未成年工:①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②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对女性职工:①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③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④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⑤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习题练习: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规定的是( D ) A.某砖厂女职工董某怀孕期间,厂里安排她简单打扫清洁卫生,不再做搬运工 B.某企业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便要求每个职工每天加班1个小时,怀孕达6个月的女职工除外 C.某公司通知其女职工周某,鉴于她的孩子已满13个月,公司决定恢复她“三班倒"的工作时间安排 D.某矿山女职工肖某被安排到井下工作 环节三:劳动合同的订立 P62探究与分享:劳动法施行后,我国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签订劳动合同时,这些企业的员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教师提问:针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思考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有什么影响? 案例展示:徐某在深圳某酒店供职,历任多种岗位工作,但双方一直未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009年8月,该酒店通知徐某终止劳动关系。徐某要求酒店按其工作8年的年限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32000元。案件审理过程中,因未签书面合同,双方均未向法院提供直接证据。但酒店提供了徐某的辞职书一份,称徐某在其处工作8年不假,但其在2006上半年曾经辞职,在半年后重新入职,故应按3年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金。徐某辩解称,该辞职书实际上并未履行,系酒店在该期间重新装修了3个月,故要求其书写辞职书的形式暂停工作,双方说法不一。 教师总结: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或是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不利于劳动者维权和权利的对象。 关于订立劳动合同,常见的问题: 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的条款: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可备条款: 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习题练习:按照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合同中不属于必备条款的是( B ) A.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 B.劳动者必须保守用人单位的秘密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劳动报酬 D.劳动者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习题练习:春节过后,远在山西的李刚来到上海打工。在与厂方签订劳动合同时,李刚发现在“休息、休假”权利方面规定“每周有一个休息日”不妥,与厂方协商改为“每两周休息一天,其余休息日集中起来三个月回家探亲一次”。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李刚与厂方主要坚持了原则。( C ) A.合法 B.平等自愿 C.协商一致 D.诚实信用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习题练习:下列劳动合同无效的是( B ) ①农民工为找工作与企业订立的合同 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③生死合同 ④卖身合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劳动合同的履行(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完成劳动任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总结: 习题练习:李某(女)被某宾馆录用为服务员,并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条款之一为:“因宾馆服务业的特殊要求,凡被录用为本宾馆服务员,不经公司批准,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宾馆有权提前解除合同。”李某因找工作不易,虽对该条款不认可,但还是签订了劳动合同。一年后李某结婚,宾馆依据合同将李某解雇。 该宾馆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 为什么 教师总结:该宾馆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 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因宾馆服务业的特殊要求,凡被录用为本宾馆服务员,不经公司批准,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宾馆有权提前解除合同”这一条款是该宾馆利用李某的求职心切,以胁迫的手段使李某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从订立起该条款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该劳动合同还未到期,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劳动法律法规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而非用人单位? 阅读教材正文,回答问题。 牢记允许十六周岁以下未成年工的特殊情形。 思考:为什么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 思考并作答。 用当今职场普遍的歧视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温故知新,体现和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使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对订立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习题,明确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和思考的方向、所依据的法律。板书设计: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