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1.物质以 或 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 。 3.物质以细小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 。 4.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 。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 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点一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1.(2022·苏州中考)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面粉 C.植物油 D.蔗糖2.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碘酒,下列物质中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消毒酒精 B.泥水 C.冰水 D.液氧3.(2023·黔南惠水质检)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医用酒精 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C.蒸馏水 D.泥水4.(2023·毕节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B.凡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纯净物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二 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5.下列方法不能加快某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是 ( )A.冷却溶液 B.粉碎固体C.热水溶解 D.搅拌6.[教材习题·P9T6变式]物质溶于水时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至少回答两点)知识点三 乳化现象及应用7.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C.白醋 D.自来水8.(2023·铜仁碧江区期中)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D.用稀盐酸洗去水壶底部的水垢(碳酸钙)9.小明在做饭时不慎将豆油滴在衣服上,他发现用洗衣粉和汽油都能将其洗去。请问:用两种方法洗去豆油的原理相同吗 为什么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10.(2022·株洲中考)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2H5OH B.KMnO4C.FeCl3 D.CuSO41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①蒸馏水 ②生理盐水 ③稀盐酸 ④牛奶 ⑤硬水 ⑥白醋 ⑦液氮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12.(2022·长沙中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13.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C.用洗衣粉洗去手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长期盛石灰水的烧杯壁上的白膜14.小明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1)以上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 (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 (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 。 (3)用下列选项填空:a.过滤 b.溶解 c.乳化①洗涤剂对油污有 (填序号,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 油污。 自我挑战15.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 。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 。(答两条即可)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微变浅;①几乎不变。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 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1.物质以 分子 或 离子 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 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 、 稳定 。 3.物质以细小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 悬浊液 。 4.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 乳浊液 。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 液滴 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乳浊液 ,这种现象称为 乳化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点一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1.(2022·苏州中考)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D)A.泥土 B.面粉 C.植物油 D.蔗糖2.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碘酒,下列物质中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A)A.消毒酒精 B.泥水 C.冰水 D.液氧3.(2023·黔南惠水质检)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A.医用酒精 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C.蒸馏水 D.泥水4.(2023·毕节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溶液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B.凡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纯净物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二 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5.下列方法不能加快某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是 (A)A.冷却溶液 B.粉碎固体C.热水溶解 D.搅拌6.[教材习题·P9T6变式]物质溶于水时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至少回答两点)答案:(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知识点三 乳化现象及应用7.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A.洗洁精 B.食盐水C.白醋 D.自来水8.(2023·铜仁碧江区期中)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D)A.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D.用稀盐酸洗去水壶底部的水垢(碳酸钙)9.小明在做饭时不慎将豆油滴在衣服上,他发现用洗衣粉和汽油都能将其洗去。请问:用两种方法洗去豆油的原理相同吗 为什么 答案: 不相同。用洗衣粉洗去滴在衣服上的豆油,是利用洗衣粉的乳化作用,使油污与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而除去;而用汽油洗去滴在衣服上的豆油,是利用豆油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豆油的汽油溶液而除去。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10.(2022·株洲中考)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A.C2H5OH B.KMnO4C.FeCl3 D.CuSO41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D)①蒸馏水 ②生理盐水 ③稀盐酸 ④牛奶 ⑤硬水 ⑥白醋 ⑦液氮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12.(2022·长沙中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溶液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13.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 (B)A.用洗涤剂洗碗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C.用洗衣粉洗去手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长期盛石灰水的烧杯壁上的白膜14.小明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1)以上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 ④ (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 高 (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使乳化更快、更彻底 。 (3)用下列选项填空:a.过滤 b.溶解 c.乳化①洗涤剂对油污有 c (填序号,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 b 油污。 自我挑战15.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碘 。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 、 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 。(答两条即可)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微变浅;①几乎不变。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或碘几乎不溶于水) 。(答出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 导学案(学生版) 2023-2024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导学案.docx 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 导学案(教师版) 2023-2024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导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