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结晶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 晶体 的过程叫做结晶。 2.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大 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2)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点一 结晶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A)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2.溶液从80 ℃降温至20 ℃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 (A)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C.原溶液从80 ℃降温至60 ℃一定有晶体析出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B)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1)乙烧杯中的溶液 可能是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 知识点二 结晶分离混合物5.下列各组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A)A.食盐和泥沙 B.水和花生油C.面粉和泥沙 D.蔗糖和食盐6.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盐(氯化钠)。请你判断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 (A)A.a B.b C.c D.无法判断7.(2022·吉林中考)请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 小 ; (2)将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饱和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 (3)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是获得晶体的两种常用方法。当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提纯NaCl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8.(2022·达州中考)t1 ℃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Ⅰ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B.将温度升高到t2 ℃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D.若取t3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t2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9.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自制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总结出的下列观点中不合理的是 (B)温度/℃ 0 20 40 60 80硫酸铜的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 55A.①中溶液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B.②→③过程中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变C.①与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③→④过程中硫酸铜晶体逐渐变大10.(2022·临沂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 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 ℃时,向盛有30 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5 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 自我挑战11.(2022·武威中考)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 50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1)氯化钠属于 易溶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 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1 000 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 ℃时,将20 g食盐放入50 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结果保留至0.1%)。 第3课时 结晶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 的过程叫做结晶。 2.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2)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点一 结晶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2.溶液从80 ℃降温至20 ℃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 ( )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C.原溶液从80 ℃降温至60 ℃一定有晶体析出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1)乙烧杯中的溶液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知识点二 结晶分离混合物5.下列各组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 )A.食盐和泥沙 B.水和花生油C.面粉和泥沙 D.蔗糖和食盐6.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盐(氯化钠)。请你判断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 ( )A.a B.b C.c D.无法判断7.(2022·吉林中考)请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 ; (2)将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饱和的方法是 ; (3)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是获得晶体的两种常用方法。当NaCl中混有少量KNO3时,提纯NaCl的方法是 。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8.(2022·达州中考)t1 ℃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Ⅰ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B.将温度升高到t2 ℃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D.若取t3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t2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9.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自制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总结出的下列观点中不合理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硫酸铜的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 55A.①中溶液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B.②→③过程中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变C.①与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③→④过程中硫酸铜晶体逐渐变大10.(2022·临沂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 ℃时,向盛有30 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自我挑战11.(2022·武威中考)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 50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1)氯化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 。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 ℃时,将20 g食盐放入50 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章 第3节 第3课时 结晶 导学案(学生版) 2023-2024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导学案.docx 第6章 第3节 第3课时 结晶 导学案(教师版) 2023-2024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导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