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1.还人类洁净的空气(1)与空气污染有关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 、 。 (2)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主要危害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主要危害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降低能见度(雾霾天气、沙尘暴)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 酸雨(pH 的降水)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尾气(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制订环保法规,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②研制和开发清洁能源;③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④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2.保护水资源(1)“赤潮”“水华”和水体中 和 元素超标有关。 (2)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 。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①研究化学反应条件和工艺,实现化工产品的 生产;②研制 的化肥和农药;③研制 洗涤剂;④研究高效率、低消耗的 技术,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等。 3.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有 、 、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点一 空气污染及防治1.(2022·湘西州中考)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N2 C.SO2 D.NO22.(2022·扬州中考)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3.近几年,酸雨的污染较为严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酸雨是pH小于 时的雨水。 (2)酸雨成因是 。 (3)酸雨的危害有 。 知识点二 水污染及其防治4.“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农药 B.工业废水浇灌农田C.大量施用化肥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5.下列属于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雾霾 D.赤潮知识点三 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6.固体废弃物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对它的处理最合理的方法是 ( )A.利用废弃凹地填埋B.扔进大海中C.扔到深山老林中D.分类回收并进行无公害处理7.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将含铅废电池填埋B.厨余垃圾发酵制肥料C.丢弃废旧金属制品D.废旧塑料焚烧处理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8.(2022·黔西南州中考)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下列提议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有效控制CO2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将PVC塑料袋集中焚烧,防止产生“白色污染”C.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D.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废弃电池放入有害垃圾箱内9.(2022·山西中考)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属可直接利用 B.有机物可再上餐桌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D.惰性物可彻底抛弃10.(2023·铜仁质检)垃圾分类回收是绿色新时尚。许多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模式,旨在让生活垃圾不再“一包扔”,助力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1)废旧电池属于 (填“有害”或“无害”)垃圾; (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某种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填数字序号); (3)市民的下列做法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是 (填字母代号)。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重复使用塑料袋、塑料盒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中的硫燃烧的产物,进入大气后会形成酸雨,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①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天然水只要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D.为改善水质,可向水中加入大量净水剂和消毒剂②“赤潮”和“水华”是水中氮、磷等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氮、磷”指的是 (填“单质”“化合物”或“元素”);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 A.节日里燃放鞭炮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1.还人类洁净的空气(1)与空气污染有关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酸雨 、 温室效应 、 臭氧层破坏 。 (2)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主要危害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主要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 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降低能见度(雾霾天气、沙尘暴) 一氧化碳CO 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 氮的氧化物NOx 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 酸雨(pH 小于5.6 的降水) 二氧化硫SO2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尾气(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制订环保法规,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②研制和开发清洁能源;③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④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2.保护水资源(1)“赤潮”“水华”和水体中 N 和 P 元素超标有关。 (2)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农业用水 、 生活污水 。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①研究化学反应条件和工艺,实现化工产品的 无污染 生产;②研制 无污染 的化肥和农药;③研制 无磷 洗涤剂;④研究高效率、低消耗的 污水处理 技术,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等。 3.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有 分类回收 、 填埋 、 高温堆肥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点一 空气污染及防治1.(2022·湘西州中考)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B)A.PM2.5 B.N2 C.SO2 D.NO22.(2022·扬州中考)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3.近几年,酸雨的污染较为严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酸雨是pH小于 5.6 时的雨水。 (2)酸雨成因是 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其次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 。 (3)酸雨的危害有 使植物枯萎,农作物减产;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腐蚀户外建筑和雕塑(合理即可) 。 知识点二 水污染及其防治4.“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D)A.禁止使用农药 B.工业废水浇灌农田C.大量施用化肥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5.下列属于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D)A.臭氧空洞 B.酸雨 C.雾霾 D.赤潮知识点三 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6.固体废弃物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对它的处理最合理的方法是 (D)A.利用废弃凹地填埋B.扔进大海中C.扔到深山老林中D.分类回收并进行无公害处理7.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B)A.将含铅废电池填埋B.厨余垃圾发酵制肥料C.丢弃废旧金属制品D.废旧塑料焚烧处理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8.(2022·黔西南州中考)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下列提议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B)A.有效控制CO2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将PVC塑料袋集中焚烧,防止产生“白色污染”C.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D.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废弃电池放入有害垃圾箱内9.(2022·山西中考)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C)A.金属可直接利用 B.有机物可再上餐桌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D.惰性物可彻底抛弃10.(2023·铜仁质检)垃圾分类回收是绿色新时尚。许多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模式,旨在让生活垃圾不再“一包扔”,助力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1)废旧电池属于 有害 (填“有害”或“无害”)垃圾; (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某种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③ (填数字序号); (3)市民的下列做法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是 abcd (填字母代号)。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重复使用塑料袋、塑料盒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二氧化碳 ,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中的硫燃烧的产物,进入大气后会形成酸雨,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①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天然水只要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D.为改善水质,可向水中加入大量净水剂和消毒剂②“赤潮”和“水华”是水中氮、磷等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氮、磷”指的是 元素 (填“单质”“化合物”或“元素”);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A、B、C 。 A.节日里燃放鞭炮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章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导学案(学生版) 2023-2024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导学案.docx 第9章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导学案(教师版) 2023-2024 沪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导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