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和原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2)关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一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2.从微观角度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为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或直接构成物质。 3.从分子角度区分纯净物和化合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较大,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木炭是由碳分子构成的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知识点二: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3.(2022·广州中考)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能力提升4.(2022·泰安中考改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压缩在钢瓶中变成液氧——氧气分子发生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5.(2023·福州仓山区质检)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甲)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1)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蒸发腔中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微粒分布的是 (可多选)。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间的间隔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和原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2)关系: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如一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 构成的。 2.从微观角度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不发生变化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为 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分子 或直接构成物质。 3.从分子角度区分纯净物和化合物由 同种 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 不同种 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D)A.分子比较大,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D)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木炭是由碳分子构成的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知识点二: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3.(2022·广州中考)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B)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能力提升4.(2022·泰安中考改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B)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压缩在钢瓶中变成液氧——氧气分子发生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5.(2023·福州仓山区质检)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甲)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1)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蒸发腔中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微粒分布的是 C、D (可多选)。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间的间隔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不变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docx 第三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