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重点汇总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1.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性质、本质、职能
(1)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最重要的要素)
(2)性质: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3)本质: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4)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根本);社会管理职能
2.民主与专政
(1)区别:含义不同
①民主: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专政: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力量,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联系:相互依存,凡是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我国的国家性质
定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新型专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新型民主)
4.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决定于统治阶级的性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国家管理形式。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③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6.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划分标准(区别):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
民主共和制度的特点
①遵循民主原则、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选举产生、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
②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家元首世袭,权力受限(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改良的产物)
7.议会制和总统制
划分标准(区别):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谁权力更大一些)
议会制(议会权力大于政府)特点
①政府在议会基础上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②政府首脑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选政府组成人员,来自于政见相同的议员,国家元首任命。
③议会与政府发生冲突:A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政府必须集体辞职,请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组政府;B政府首脑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选新议会,成立新政府。
总统制(政府权力大于议会)的特点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代表国家,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
②总统独立于议会,不对议会负责,但某些大事受议会制约;由选民选出(直/间),对选民负责,一般有任期。
注意:法国属于半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行政权力,但不是行政首脑;政府首脑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负责。
8.政党制度
①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类型: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②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在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地位)。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主权的含义、重要性
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②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国安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管辖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
平等权: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
自卫权: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3.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强调的几个政权机关的合作方式,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或议会制等;国家结构形式强调中央与地方机构之间分权关系,如单一制或联邦制等。
(2)单一制:
①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③分类:A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中央集权;地方没自治权或地方有自治区要受中央控制。——法国
B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依法组织地方公共机关;中央监督地方事物,不干涉地方事务。——英国
注意:中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构形式是单一制。都具有中国特色,不同于西方国家。
5.复合制:
(1)联邦制的特点:
①组成单位: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政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2)邦联制(英联邦、欧盟)
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6、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因素?
①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保障国家管理的有效与便利等方面的考虑。
②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③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综合探究(一)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
1.国家安全
①含义: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②地位:国安的最高利益
③核心:国家主权
2.我国的总体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文化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3.“一国两制”
①“一国”: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②“两制”:两种制度,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③“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并统一于“一国”之内。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权”并非固有,是中央授予;“高度自治”并非完全自治,中央对“高度自治权”的行使具有监督权。绝不允许以“高度自治”为名对抗中央的权力。
第二单元 世界多级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1.世界多极化
定位:是当今国际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级格局——(美苏争霸);单极格局(美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多级化深入发展【尚未完全形成】
(3)表现:世界上出现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如一超(美国)、多强(中、欧盟、俄罗斯、日本、金砖等)
(4)影响
①多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国际竞争激烈,形成了国家间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3.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①地位:A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p104)B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P29)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②作用表现:A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B发起创办亚投行、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理念,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注意:区别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注意:当问及一国或几国大力发展科技的原因时必答项)
5.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
(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B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注意:一国或几国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本国利益。)
②维护国家利益(本国的)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6、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依据和要求?
(1)依据:①维护国家利益(本国的)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国家的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要求: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③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④面对日益强烈的多元文化冲击,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国。⑤ 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和平问题含义、重要性
①含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
②重要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发展问题含义、特点
①含义: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②特点: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超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收到关注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2.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经济)
②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政治)
③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文明)
3.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本质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合法利益之上,……控制、干涉或侵略别国,损害别国利益,造成世界动荡。
②世界贫富悬殊(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突出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表现: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贫穷和饥饿。)
③世界局部动荡频发,粮食、能源资源、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突出。
4.如何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1)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国际关系民主化
(1)内涵: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2)原因: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才能尊重国际社会多样性的事实,保护和尊重各国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才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要求:
①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展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4. 习近平外交思想
重要性: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必要性: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也日益加深。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科学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3)重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内涵)
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坚持对话协商,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和平世界。
(2)坚持共建共享,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建设安全世界。
(3)坚持合作共赢,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繁荣世界。
(4)坚持交流互鉴,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5)坚持绿色低碳,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特征、主要表现
1.含义:各国的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发展的新阶段,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2.最主要鲜明特征: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3.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3.对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共性要求,其实主要是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要求)
举措:1.(方向)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目标)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3.(体制)要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完善全球治理体制,促进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一、中国为何要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3、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继续做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更加开放、包容。
二、我国怎样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
(一)总: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更加主动的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分1——利我举措:
1、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国各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3、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4、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5、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7、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三)分2——利世举措
1.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3.我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4.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正确义利观。坚决摈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
5.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二者关系:(1)二者对立统一。(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点、出发点,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强国之路。(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2.怎样坚持对立自主:(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2)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角色定位)
一、如何理解我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具体表现:(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
1.含义及地位: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分类
(1)按成员性质分: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2)按地理范围分: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职能范围分: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二、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及作用
1.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共同问题和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需要。
2.作用:(一分为二)
(1)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
8.2 联合国
一、联合国的地位、宗旨、基本原则
1.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及其成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等。
二、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六个:
①大会:联合国审议机构,每一会员国有一票,重大问题超过2/3的票数才获得通过。
②安理会: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的机构。由5个(中美英法俄)常任理事国和10个(联大选出任期两年)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对于实质性问题的决定需9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后者体现了“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的这种权力被称为“否决权”。
联合国的作用(角色)
总: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维和行动地区冲突、裁军等)。
2.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权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3.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是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8.3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1.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中国与欧盟加强合作与交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1)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2)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4)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亚太经合组织
1.地位: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2.组织方式:通过独特的方式推进成员间的合作。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3.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和非洲联盟(简称东盟和非盟)
1.东盟地位: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非盟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9.1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 ①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地区冲突、维和行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妇女大会、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人权) ④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主张 中国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改革A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B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一、二十国集团
1.中国与二十国集团:(1)是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二、金砖国家
1.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2.金砖精神: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3.中国与金砖国家:
(1)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
(2)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上海合作组织
1.地位特点: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2.区域合作的指导思想:“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谋求共同发展。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地位: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
2.宗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综合探究《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
结合我国开展的主场外交活动,阐述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的意义
利中:经济方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治方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能够更好的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中国魅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有利于中国成为多边外交、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日益成为全球多边舞台的重要引领力量。
(2)利世:经济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政治方面——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青年职责:
有理想、有担当
要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舔砖献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