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成绩 课件 (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成绩 课件 (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一、期末考试成绩汇报:
总成绩优秀者:
进步大的同学:
语文成绩优秀者:
数学成绩优秀者:
英语成绩优秀者:
家长传统的学生成绩观
孩子应该怎么办?
二、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问题一:
你觉得孩子的成绩如何才能得到你的满意?
(家长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回想一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1)“虽然儿子放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竟不到半个小时!”
(2)“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父母说多了,女儿还嫌烦!”
三亚一大学生跳楼自杀身亡 或因学习压力大
  19日中午13时许,三亚某大学宿舍区内发生一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该校大一男生王某因压力过大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跳楼自杀身亡。
  据警方介绍,19日中午13时22分,三亚公安局河东分局刑警大队接报称,辖区某大学教学楼有一名男子跳楼。 刑警大队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教学楼西侧的水泥地上有一名男子,已经死亡。警方通过现场勘查和走访目击者,以及提取死者遗留手机中的信息等证据,确认死者系河南籍大一男生王某,因学习压力大,且家庭环境不好,怕学习不好,对不起家里人等等,,于是跳楼自杀。目前该案正进一步调查中。(通讯员 罗佳 记者 张瑜)
(个别家长读)
资料一
背景:妈妈,南京特级教师。女儿不仅成绩好人缘好,长得也很漂亮,出国留学后同样成绩拔尖。女儿曾对妈妈说,以后要到华尔街做经理。妈妈突然接到噩耗——20岁的女儿以极端的方式在异国他乡告别了这个世界。
女儿留学荷兰自杀
老师妈妈现身说法
资料二
告诉家长:别太纠结分数
告诉孩子:活着才有希望
这位老师是一位失去爱女的母亲,而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爱好广泛。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学生,却在两年前异国留学时期,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打击对作为母亲、又为人师的妈妈来说,痛彻心扉,又陷入了深度思考。
适逢元宵佳节,我下课后发现一个未接电话,是女儿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打来的,等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我女儿出事了。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妈妈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妈妈痛苦地回忆。 妈妈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学生代表朗读:
女儿的遗书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工作较忙,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妈妈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妈妈说,女儿曾也和她交流过感情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妈妈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会旁敲侧击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妈妈发现女儿心理上问题早已出现,“只要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是压力过大造成的。”
妈妈的反思
“我的孩子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她好,她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压力也非常大。她什么都自己扛,而没有去沟通,去求助,最后选择错误的方式结束自己花一样的生命,带给所有爱她的人无限的悲痛。所以孩子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即使是好孩子,也很需要帮忙排遣负面的情绪。”
(大家一起反思妈妈的行为)
女儿的离世让作为老师的妈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作为老师的改变
家长一起朗读并记录到听课本上: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老师。
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及时沟通,用各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孩子的痛苦,看到孩子的努力,对于他们每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珍贵而短暂的。
问题二:
家长会后我们该关注什么
你有过这样做吗?
“你家孩子第几名?”
“二十多名,看我回家不修理他。”
“我家孩子第五名,还不赖哩。”
“孩子你又进步啦,真了不起。”
(家长反思并且交流)
当孩子分数、名次出现的时候,其实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的背后必然有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我们如果去关注结果,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家长该做的是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冷静思考产生结果的原因,并将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放在能导致孩子下次有一个好结果的过程上。就像亡羊补牢的典故,当羊被狼吃掉的时候,对这个结果伤心、忧虑、惋惜已经没有意义,该做的事情是“补牢”。
一个平时学习过程做得很好的孩子,如果考试考出了糟糕的成绩,我们应该给孩子鼓励和安慰,因为很有可能是孩子考试心理或者方法出了问题。成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
问题三:
我们该怎么办?(家长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学习家长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164页“共同成长的幸福”
1、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
“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
“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千万不要把物质奖励作为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
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与孩子亲子关系紧张
北京某区近期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这份调查报告是在对该区30余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测查后得出的。
首先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让人吃惊: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
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
惨案,14岁少年杀害父母
2月8日傍晚,四川省仁寿县陈先生和妻子双双倒在血泊中,早已死亡。警方勘查发现,陈先生和妻子均是被钝器打击头部失血致死,而房内无打斗迹象,也无被盗被抢痕迹。父母死了,陈先生的儿子小淘(化名)却不见踪影。
警方在网吧里找到了小淘。小淘不满14岁,个子却有1.7米,乍一看,简直就是个小伙子。民警找到小淘时,他正在上网,已在网吧里呆了30个小时。民警对小淘说,“你家里出事了。”小淘说,“我晓得,我爸妈死了。”小淘显得很平静,“是我杀了他们。我早就想收拾他们了。”
爱孩子和会教育孩子是两件事 只会爱孩子不会教育孩子是十分可怕
警惕!
2、自主性差成普遍问题 每天要靠家长盯着才完成作业,这是典型的自主性差的表现。
培养自主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手让孩子成长。
幼儿园时期,有的家长嫌弃孩子穿衣太慢,于是取而代之,三两下就帮孩子把衣服穿好,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自主性也会慢慢削弱,时间久了,造成了学习的能力也跟着下降。
家长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应该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现如今更应该从关注分数,转移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从基础做起!
培养孩子自主性
3、习惯和方法欠缺
当今孩子,大多数智力差别不大,造成孩子成绩千差万别的原因在于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同。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而学习方法则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学习成绩就是“鱼”,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取得,但长远看来,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培养才是“渔”,只有真正掌握了“渔”,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
班主任总结:希望我们家长们从分数关注试卷,从试卷关注平时,从平时表现关注孩子思想状态,从思想根源做起,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未来。知“一”更知“三”,这不仅是家长认识的问题,更是家长教育素养的问题。
家长代
表表态
发言
家长作业:
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98页。
作业:1、你的孩子成绩观有了怎样的变化?
2、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
衷心祝愿:
我们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