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抓好课堂常规小事情-取得教学成绩好分数 课件 (5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抓好课堂常规小事情-取得教学成绩好分数 课件 (52张PPT)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抓好课堂常规小事情
取得教学成绩好分数
■教师的伟大,在于他培养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的接班人,或者说传承人;
■教师的平凡,在于他这一辈子可能只是教授这几本书,和一帮未成年的孩子打交道;
■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甚至很伟大,这就是教师的魅力,包括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所以,教师的魅力:
■在于他能通过这样几本书给学生展示的是一个充满斑斓诱惑的世界——喜欢某一学科甚至成为终身追求的事业;
■在于他能通过这样几本书为孩子搭建一个生命成长的平台——中考、高考;
■在于他通过课堂的传道受业解惑,成为学生尊敬和崇拜的欧巴——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就是学习成绩。
分、分、分,月考分、中考分、高考分,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和学校的命根!
分数,不仅仅是一组抽象的数字,而是血淋淋的过程!
■一所学校是否广为社会认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分数;
■教师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分数;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分数;
■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分数;
■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品质是否优良、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最直接的检验标准就是分数;
教师的战场在课堂,这是主渠道,课堂40分钟利用率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分数的高低!
教师的战场还在课堂之外,学在学外,至少八种因素影响着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包括:
《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8个因素分别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习方法、学习热情、朋友关系、与老师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回归分析结果:心理健康>学习热情>家庭环境>家附近及学校环境>学习方法>身体健康>与老师关系>朋友关系。
这说明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各因素中,心理健康一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习热情和家庭环境。如果我们把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认定为是对提高学习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那么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家附近及学校环境、与老师关系、朋友关系则是间接因素,由此可以得出,除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外,学生受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大。
学在学外!
人这一辈子就需要三种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进而决定思维习惯。人的成功与否,快乐与否,都起源于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我们经历的,或者发现学生的
课堂上学生的肢体表现
转头
转笔
扭身
托腮
颠脚
抖腿
趴桌
捅咕
喝水
睡觉
玩(扑克、手机……)
左顾右盼
摆弄小物件
在学校,学生就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学习,二是友情加“爱情”。如果学生不学习,“友情”不好,还玩“爱情”,就会让我们的老师焦头烂额。
所以,我们就要明了学生为什么不学习——心理学视野下学生行为的审视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学习?
或者说学不好?
狗狗列队
格斯里学习规律:某一组合刺激——引发肌肉动作——养成行为习惯。格斯里学习律的意义,在于强调行为形成有其特定的生理活动状态,特定的行为存在着某种包含一系列肌肉活动的生理状态。
如果某个个体形成了某种行为,就意味着在这个人身上已经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肌肉群连锁反应模式,只要进入特定的情景,接触到特定刺激,就会激发起某种状态一连串肌肉活动模式。 (军人、话务员、修养的人、口头语、吸烟)
现在的许多孩子从小养尊处优,或懒散拖沓,习惯于在悠闲松弛的肌肉活动模式中,很少进入紧张的活动状态。一旦进入学校接受新的学习任务,这些孩子习惯于以松弛懒散的动作模式来对待新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习不紧张,活动不积极,干活不认真,走路不潇洒,考试马虎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原因。
生活懒散、学习磨蹭、工作拖沓,严重制约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习惯的养成无需理性参与,也不一定在有意识的条件进行。只要在特定情境下(军营、教室、考试、作业等等),经过有目的的特殊训练,人就可以产生适宜的行为,就有可能使这种行为再次出现,并且成为习惯。这也就是我们老师要重视、要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三分钟叠好被褥
管理重微细,吃喝拉撒睡;
真爱鼓士气,拼搏出成绩。
老师,要做的事情——
成绩,从“小”事开始!
分数,从训练开始!
抓出勤,课堂纪律
着装发型
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说,既是最基本的生活小事,又是凸显基本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人生大事。
出勤反映学生时间观念和掌控能力;
课堂纪律反映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和学习策略;
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个人形象反映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心理情绪、审美取向、行为偏好。
抓课桌和教室的卫生
不扫一室,难扫天下。整卫生既是对肌肉的一种训练、也是劳动意识、责任意识、生活技能的培养。
卫生就是脸面。人不洗脸无关生死,但心理似乎很不舒服。不但要洗脸,还要用高级洗脸液,还要用高级化妆品。每天的卫生就是洗脸,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化妆品。
整卫生,海陆空;顾大面,挖死角;辨风向,看地形;自己事,自己清;学生异,要分工;用笤帚,讲技巧;限时间、快速成;全天候,保洁净。
抓起床与就寝。起床是从生理的睡眠状态唤醒,使肌肉迅速调节到活动状态,思维调节到兴奋状态;而就寝则是从肌肉的活动状态转入静止状态,思维从兴奋状态转入休眠状态;要达到顺利、迅速的状态转换,就需要一定地方法和时间进行训练,并逐渐形成习惯。而方法就在于首先是学生本身的自我意识与控制,大脑要发出这种指令,从主观上要清晰意识到“我要起床了”,“我该休息了”;第二是外在环境的刺激与训练,如音乐铃声、表扬与惩戒、教师的督导与检查等;第三、快速的转换状态,即想到就马上做到,避免拖沓、延时,不给懒惰找任何理由,特别是冬天天冷不愿意起床,要限定并量化时间实现转换,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倒数五个数”“十秒倒计时”“最优品质”等。
抓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学生三件事——休息、锻炼和学习。健康身体、充沛精力源于锻炼,三操、体育课、业余时间;适当的音乐艺术活动。这些都是一种肌肉的训练和心情的放松。
抓吃饭与喝水。不是每个人都会饮水吃饭。一是时间,二是营养,三是饮食安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人们一顿饭也就是10分钟至15分钟,但经常有同学会花掉近一个小时在吃饭,这就是荒废。什么时间去打饭,今天吃什么饭,体现学生对时间的重视程度和掌控能力,是一窝蜂的去排队等待打饭,还是根据课时安排计算好时间节点再去打饭,这是一个科学利用时间的大问题。
抓坐姿与听课
学生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或者在会场、食堂,都需要他能坐下来,专心、静心的听课、听会、就餐,所以,透过坐姿最能观察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专注的表现类似参禅打坐,腰杆挺直,不动如钟,也就是说身体要端正,头、手、脚根据需要是可以变换的。我们会发现,上课、听会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的、靠在椅背上仰躺的、腿盘在椅子上的、手脚乱动的、脚翘到桌子上的,其他如抓耳挠腮、照镜子、看手机、读闲书等等,这些姿势都说明一个问题,没有专心听讲,没有积极思考,神和魂飘在学习之外的事物上。所以,我们的老师上课不仅仅是自己把知识讲出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进去,一要组织好课堂听课纪律;二要所用方法能够吸引学生;三要讲练结合,让学生参与进来;四要明确任务,当堂考评。
抓站立与行走。站立、走路、骑车的姿态,走路骑车的速度;站立是不动如山,还是左右摇晃;行走是遵守规则,还是横冲直撞;是顾及前后左右,还是一味全然不顾,都体现着学生的内在品质与习惯,体现学习的专注与分心。目不斜视、步伐有力、节奏快而均匀,说明有着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目标明确,心不外骛,把即将要做的事当做大事,该吃饭了就快速去吃饭,该做操了就专心来做操,要上课了就赶紧去上课,要就寝了就不再干其他事情了。
抓网络与手机
生活离不开手机,但如何使用手机同样能够看出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用手机无非与家长联系,涉及安全、出行、费用、交流;和同学基本上就是聊天、娱乐;上网,无非是查找资料,以猎奇社会新闻或游戏为主。结论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严重影响学习,因为通过通讯会接受很多影响学习的信息,对学习是一个严重干扰。对待手机的态度:1)不能带进教室;2)不能上网;3)平时关闭;4)只要发现即收缴保存。
抓亲密关系——师生、家校、异性关系
学生的交往,主要是同性的友伴群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定义他们的性质和作用,并采取对应措施是分化瓦解,还是引导帮助;另外就是异性交往,可以正常,但不可过密;可以群体交往,不能单一固定;可以活动交往,不能经常交往。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旦被感情的枷锁套牢,就可能因此而窒息。既不利于学习,也不利于成长。
●一定要通过试卷、作业批语、个别辅导,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一定要发现学生具体的闪光点、兴奋点、兴趣点给予鼓励表扬,并提出具体要求;
●一定要经常和学生聊家常,聊小时候的经历和将来发展的设想;
●一定不要和学生、家长发生任何冲突,前提尊重学生和家长,绝不体罚,可以奖励(劳动也很光荣的)!
抓阅读、背诵与写作
不仅是文科内容,立刻内容也是可以用来背诵和写作的。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位伟人交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能使人沉淀和淡定。
读文学类、时政类、科普类、学科类、励志类、兴趣类书刊报纸,每学科规定一学期读完5本书,包括寒暑假,写出读书体会,每人定1-2份报纸,每天都看或听新闻,及专题类节目。
写作,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每天或每周一篇书法,一段诗文,一句生活记事,一篇生活日记……
抓作业与考试
作业与考试是与学生的学习直接关联的,作业与考试也是有策略的。从学生角度讲,一定要清楚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是理解巩固并迁移已经学过的知识,考试则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检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考试也是一种能力,也需要训练。考试容易出诚信问题,即考试违纪作弊。除此之外主要是考试的策略、技巧和心理,经常性地组织各类考试,对于提高学生应试心理和技巧是很有帮助的。
作业做做做,百炼成钢不蹉跎;
考试考考考,铁杵成针人前傲。
抓纠错与训练
射击原理:三点一线
百炼成钢
水滴石穿
铁杵磨成针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卖油翁——无它,唯手熟尔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功夫——激情、坚韧、磨砺、方法
只有射击才能打中十环!
出题、出题、再出题!
日考、周考、月考
专题考、综合考
错题考
●一定要形成一种竞争氛围,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学生之间;
●一定要召开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生介绍学科学法;
●一定要召开家长成绩分析会,由学习小组给家长做出成绩及原因报告;
●一定要在班级开展各种评先争优活动,特别是学习、道德、纪律、习惯等内容;
抓励志与氛围
做好自己——
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1.自己有规矩,才能树权威!——老师自己一定要有规矩!
2.做事有底线,底线不可逾越!——要给自己、学生和班级设定底线,明确奖惩措施!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管理的真正目的!——管是为了不管!
做好自己——
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4.所有最低要求都做好了,也就达到了最高标准!——做好最常规的事情!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5.多看、多转、多听、多思考;亲自示范、用故事说话、用数据说话、让家长和同学们自己说话!——这是管理的智慧!
6.永远不要放弃宣传阵地——利用各种机会营造专属自己的舆论氛围!
不管在哪里上班,请记住这个字!
第一则:
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
第二则:
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 先学着让自己值钱。
第三则:
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
第四则:
干工作,没有哪个是顺利的,受点气是正常的。
第五则:
赚不到钱,赚知识;
赚不到知识,赚经历;
赚不到经历,赚阅历;
以上都赚到了 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第六则: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才能有职业高度。
第七则:
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送君一个字:干!
郁闷的时候看看这头驴, 改变你的心态!
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
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垃圾成为它的垫脚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
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
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这个世界不抱怨!远离垃圾人,积聚正能量!
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实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年轻,没有失败!看驴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
人生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你去抱怨、牢骚、伤悲的事,你就当它是踩在脚下的垃圾好了,让它成为你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体验的积累和廷伸。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坚持。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而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就大树。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无限风光在险峰,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启示:乐观、积极、阳光的心态,会形成一种能量场,能够传递这些正能量给每一个人,并是每一个人快乐幸福!
快乐心情,和美家庭,
友好同伴,工作大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