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3.思维的分类及意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思维的特征1.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2.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能动性 ①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特别提醒:间接性强调的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侧重于借助一定的中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性强调的是从个性中把握共性,侧重于综合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动性强调的是对实践的反作用,侧重思维活动的结果。3.作用(1)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2)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的形态及分类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划分标准 类型 含义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2.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项目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区别 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思维方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联想、想象和幻想等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联系 ①都是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而区分的。②都是思维的基本形态。③都在实践中产生,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不同用法与“规律”同义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狭义的逻辑学 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广义的逻辑学 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3.形式逻辑(1)研究重点: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2)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4.意义: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公式 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公式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公式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做“两不可”特别提醒: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其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针对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而排中律只针对矛盾关系。其二,内容不同,矛盾律指明“有假”,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而排中律是指明“有真”,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其三,实际作用不同,矛盾律是由真推假,排中律是由假推真。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3.特征: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思维素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3)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意义(1)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3)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一、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义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2.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义: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2)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外延关系 类别 图示 简例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A:司马迁B:《史记》的作者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A:哲学B:中国哲学或B:动物A:马交叉关系 A:中学生B:球迷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A:正式代表B:非正式代表反对关系 A:输B:赢[特别提示] ①全同关系与同一个概念有区别,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尽相同;同一个概念是指外延、内涵都相同,如“父亲”“爸爸”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②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二、明确概念的方法(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定义的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这里的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4.下定义的要求(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a.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商品就是劳动产品b.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恒星是不动的星c.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哲学不是文学d.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二)明确外延的方法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2.划分的规则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a.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b.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共同犯罪c.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如: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3.内涵与外延(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3)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一、判断的概述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3)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3.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4.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1.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3)类型:类别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全称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特称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单称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要求 错误举例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2.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3)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对称关系类型 图示 典例 特点 常见对称关系 小华和小娜是双胞胎 互相具有同一关系 朋友、同学、交叉等反对称关系 张明比李辉高 不都具有同一关系 大于、重于、晚于等非对称关系 蓝队支持红队 不一定具有同一关系 尊重、帮助、佩服等(2)传递关系类型 图示 典例 特点传递关系 A比B高,B比C高,则A肯定比C高 互相具有同一关系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则甲一定不是丙的儿子 不都具有同一关系非传递关系 小明认识小光,小光认识小红。那么,小明未必认识小红 不一定具有同一关系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特别提醒: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含义 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注意事项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特别提醒: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容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相容的选言支)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成立条件 真 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假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结构:前件、后件和联结项。(3)类型类别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只有……才……”“除非……才……”等 “……当且仅当……”真假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2.构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3.推理的种类(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3)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4.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5.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换质推理含义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举例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2)换位推理含义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举例 有些书法家是画家,所以,有些画家是书法家特别提醒: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示例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所有的猫(周延)都是动物(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所有的塑料(周延)不是金属(周延)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有些动物(不周延)是猫(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有些参会教师(不周延)不是青岛人(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这个三角形(周延)是等腰三角形(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3(周延)不是偶数(周延)特别提醒:巧记周延、不周延性质判断的主项只有特称判断是不周延的,全称判断与单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性质判断的谓项,肯定判断都不周延而否定判断都周延。(3)换质换位推理的作用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2.三段论推理(1)三段论的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结构:三段论由三个判断构成,两个前提,一个结论。三段论由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构成,分别叫大项、小项和中项。(3)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规则 错误 举例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小说是文学作品,诗歌不是小说,所以,诗歌不是文学作品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双否前提”的错误 豹子不是老虎,猫不是豹子,所以,猫……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方法:类别 推理方法 示例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农村需要改革,城市也需要改革,所以,农村和城市都需要改革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主要是防止“左”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2)选言推理的正确推理方法类别 推理方法 示例相容的选言推理 否定肯定式: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否定“不合语法”),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一个哲学家要么是唯物主义者,要么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所以,黑格尔不是唯物主义者(肯定否定式)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1)假言推理的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假言推理的推理方法类别 推理方法 示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情况一: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会湿。天下雨了,地湿了(前件真,后件一定真)情况二: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会湿。天没有下雨,地不湿(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情况一: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他不满18周岁(后件假,前件不一定假)情况二: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他年满18周岁了(后件真,前件一定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某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特别提醒:①联言推理,既可以由支真推干真,也可以由干真推支真。②无论是相容选言推理还是不相容选言推理,都可以通过否定一部分选言支而肯定剩余部分选言支,即都可采用否定肯定式;不过,不相容选言推理还可以通过肯定一部分选言支而否定剩余部分选言支,即可采用肯定否定式,相容选言推理则不能。③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可以通过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或者通过否定后件而否定前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可以通过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或者通过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综合;不符合上述推理结构的推理都是错误的。(3)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一)归纳推理的含义及其分类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分类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3.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与联系类别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别 前提 某类认识中的全部对象 某类认识中的部分对象结论范围 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结论与前提的联系 必然的 或然的联系 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二)归纳推理的方法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方法 内容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同求异并用法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剩余法 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一)类比推理的含义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3.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4.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二)类比推理的方法1.依据: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2.方法(1)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仿生学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拟方法。(2)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3.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的要求(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防止犯“机械类比”的错误。(4)在某些关于“数”或“量”的类比推理中,要尽量采用比较弱或不精确的描述,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4.类比推理的作用(1)类比推理使人们富于联想,获得创造性的启发或灵感。它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辩证思维含义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客观基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3.运用辩证思维的必要性: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因此,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运用辩证思维。(二)辩证思维的特征类别 整体性 动态性原因 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内涵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作用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③辩证思维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的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3.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局部的独立性、动态性与相对的静态性的关系:第一,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第二,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类别 分析 综合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方法 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科学研究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征 优点:具体的“点”认识透彻、精确局限性: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片面认识 整体性;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辩证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1)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作用: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2.量(1)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2)作用: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3.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类别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相互区别 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相互包含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二、把握适度原则1.依据: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2.要求: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遵循适度原则,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1)肯定方面: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2)否定方面: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2.事物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对立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统一 第一,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第二,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3.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危害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内容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地位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优势 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用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方式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感性具体含义 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局限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含义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原因 感性具体认识存在局限,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具体过程 分离(起始环节)、提纯(关键环节)、简略化和理想化(各环节都可能出现)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局限性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对策 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含义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特征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起点 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桥梁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终点 对事物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一、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创新思维的含义1.含义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2.客观基础(1)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二)创新思维的特征1.特征: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跃性、结果具有独特性。思路具有多向性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步骤具有跨越性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结果具有独特性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2.“新”的体现(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3.检验标准: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二、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一)联想思维的含义1.含义: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2.特点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对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3.水平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二)联想思维的方法1.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内涵 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方式 正迁移、负迁移、同化性迁移和顺应性迁移等作用 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内涵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特点 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想象的方式及作用 ①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②“假如”式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③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类别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含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方向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方法 ①检核表法: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②信息交合法: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③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①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②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 ①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②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③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特别提醒: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思维创新的过程是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二、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角度 内容原因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含义 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方法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要求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特别提醒: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必然性和有效性。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超前思维的内涵含义 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表现 “先知先觉”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2.超前思维的特征探索性 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预测性 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不确定性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二、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一)超前思维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运用推理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注重调查研究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基于事物状况 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超前思维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中,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二)超前思维的意义1.从哲学层面看(1)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2)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2.从现实生活层面看(1)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2)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3)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4)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