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题班会 日常安全教育(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主题班会 日常安全教育(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校园法治安全
教育宣传
小学生日常安全教育
目 录
防溺水篇 交通安全篇
心理健康篇防欺凌篇 新冠疫情防控篇
食品卫生安全篇 预防毒品篇
1
2
3
4
5
6
7
用电防火安全篇 预防校园欺凌篇
8
一、防溺水篇
遇到危险怎么办?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
(1)“119火警电话。
(2)“110"报警电话。
(3)“120"急救电话。
(4)“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打电话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二、交通安全篇
家长在开车接送孩子停放在校
门口违停等待,极易引发拥堵
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榜样,走斑马线过街
家长推着婴儿车在车道上通行,险象环生
孩子直接站在电动车前踏板上,非常危险
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及周边都会聚集着大量家长和接送车辆,容易发生拥堵。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应尽量减少在校门口聚集;自驾的家长应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在允许的地方即停即下即走,切勿制造堵点。
尤其在夏季,车内空间密闭,温度快速升高,儿童长时间留在车内,易出现窒息危险。大人应避免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如此也可防止孩子随意开启车内开关,诱发危险。
幼儿园、小学生年纪小,乘车应使用安全座椅,且应坐在后排。相关实验证明,车速在50公里时发生碰撞,惯性作用下将产生30倍的重力加速度,对幼儿来说冲击力将达到10倍以上。成人的臂力难以抱住孩子,若抱住了,成人也会因惯性向前俯冲,对怀中的孩子造成伤害。
儿童乘车时,不少家长喜欢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方便照看。但车辆若急刹或急转弯,副座上的儿童很容易被甩出,加上孩子身材矮小,安全气囊也极易打在孩子脸上,出现致命危险。
家长看过来
接送孩子莫添堵
莫把孩子独留车内
安全座椅要使用
莫让孩子坐副座
车内原装安全带是给成人设计的,并不适合儿童的体形。如果系得太紧,可能会勒伤孩子,如果系得太松,起不到有效的防护作用。根据规定,12岁以下儿童乘车,家长应在后排使用安全座椅、12岁以上儿童可坐在后排使用安全带。
不少家长会在车内摆放装饰物,一旦发生车辆事故,装饰物随意乱飞,很可能变成“凶器”,而脆弱的孩子往往首先被这些装饰物所伤。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在车内摆放装饰物,尤其是坚硬、有锐角的饰品。
成人骑电动自行车、自行车载孩子出行非常常见,需要注意的是,成人骑车仅限载一名12岁以下未成年人,且要注意在车上加装儿童座椅、后轮挡板等安全装置,避免孩子的脚卷入后轮发生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单车没有配备乘客座椅,不可载人。部分家长为图方便,把孩子放在共享单车的车筐中,在车辆转弯和刹车时,孩子很容易跌落发生危险。
正确使用安全带
车内少放装饰物
骑车载人要守规
年龄未到不骑车
国家规定12周岁以下学生严禁骑自行车上下学,16周岁以下学生严禁骑电动车上下学,所有学生严禁驾驶机动车上下学。家长有责任与义务接送孩子、以及对孩子的交通工具进行严格管控。
三、心理健康篇
缓解孩子焦虑情绪的方法
孩子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家长们要做到以下4点:
第一:
明确家长是孩子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第一点,很多家长都会提出疑问: 道理都懂,但为什么落实不到行动 那是因为:
1.没有真正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不愿意承认,不敢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3.自己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
理解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孩子有如下6个心理特点:
1.要求独立 ;
2.渴望关注;
3.自尊心强 ;
4.责任感差;
5.缺乏辦别力;
6.容易冲动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精准识别孩子在不同时期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并进行干预。
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护
食物卫生的安全要求
(1)不乱吃零食;不买、不吃三无食品(无生产地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过了保质期。
(2)不要长期食用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3)万一发现有人有腹泻、腹痛、呕吐等中毒现象应及时上报,并送医药院抢救。
五、饮食安全
垃圾食品是被认为不健康或者仅含少量营养物质的食物,经常食用后易导致人们发胖并引起一系列疾病,危害人们健康。
健康饮食的关键是平衡饮食,即适量摄入各种不同食物。营养学家说有五种主要食物:全谷物、水果和蔬菜、蛋白质、奶制品、脂肪或者糖。
拒绝诱惑
吸毒违法
贩毒有罪
六、预防毒品篇
海洛因
鸦 片
认识下毒品具体有哪些?
吗 啡
可卡因
大 麻
摇头丸
麻 古
开心水
神仙水
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总的来说,吸毒会成瘾是毒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毒品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逐渐产生精神依赖(心瘾) ,进而形成追求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另一方面,毒品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产生在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状态(身体依赖)。一但停止吸毒,就会感到不适。只有连续不断地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体新的平衡。
吸毒有哪些危害
(1)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2个字。
(2)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死亡。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吸毒贻害后代。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摧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2)寻找刺激。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
(3)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 不吸就是落伍, 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
(4)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香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香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你吸吧,反正比你吸的那种烟要好多了。我想,反正都是烟,吸就吸吧。就这样,吸了没几支就上了瘾,再也戒不掉了。”
(5)为了摆脱烦恼和忧愁有些青少年碰到的挫折,处于焦臣不安的心境,为了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就从吸毒行炽去寻求暂时的解脱。
(6)被欺骗,引诱。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 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感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 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七、消防安全(用电)
电的危害
电器火灾
人身触电
电的危害
安全用电,防范火灾
电器老化,停止使用;
电器附件不可堆放可燃物;
电器接线要牢固,插头不能松动;
当闻到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时,应立即
停电并检查电器是否故障。
生活中的安全用电
湿手、湿布有导电作用。
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
正常情况下,家用电器的外壳不带电。
如果连接它的导线破损或受潮漏电,外壳就会
带电,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电器火灾,安全扑灭
●首先切断着火点电源;
●求助大人灭火(通常情况下,用干燥的沙子或专用的干粉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水导电,容易触电伤人) ;
●较大火灾要迅速逃离火场并拨打"119火警电话(一定要告诉消防人员准确的地址)。
安全用电、防电的顺口溜
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家用电器需防水,要装漏电保护器
破损电源快修理,湿手不能碰电器
金属与电源远离,插头要握绝缘体
遇到火灾怎么办?
如何预防火灾
①不私拉乱接电源线。
②不乱扔烟头。
③不躺在床上吸烟。
④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⑤不焚烧杂物,点蚊香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⑥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⑦不使用热得快、电炉、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不使用电热毯、劣质电器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电器。
⑧不使用酒精炉、液化器灶具生火做饭。
⑨要人走断电。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⑩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用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行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 不要过于招摇。
第三: 第四:
留意孩子释放的寻求关注的信号 察觉到信号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孩子在遇到心理危机时,会发出如下信号: 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危机信号后,家长应该怎么办?分两步走:
1.明确表达自杀念头;
2.出现自残行为;
3.每天长时间刷手机,睡眠严重不足;
4.长期心情郁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5.经常旷课,不交作业;
6.情绪激动,与家长发生剧烈争吵。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孩子若出了任何问题,
最心疼的是家长,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在理解孩子心理
特点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他们所释放的求助
信号,主动作为,守护孩子阳光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