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学习目标 1、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理解我国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 3、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发展与社会要进步必须回答、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具体讲述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设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社会保障的基本问题。 第三课介绍了我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以及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更伟大的新成就。本节课先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方面介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突出介绍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学情分析 进入高中阶段后,在学习本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些都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垫了良好的知识经验基础。 高一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可塑性,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有梯度的任务,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全方位、多角度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合作探究中落实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落实核心素养。但是本框理论性较强,名次、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要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
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新发展理念的学习,了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理念的指导。
法治意识 学习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明白发展要遵守相关的法律知识。
公共参与 引导学生自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参与经济建设
教学重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 新发展理念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内容 学生课前诵读,回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与基本特征 2.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3.宏观调控的手段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温故知新,使学生能够对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从而找出新旧知识联结的交点,由旧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素材: 观看素材 思考议题 学生认真观看和思考,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 结合素材和课文,初步理解本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政。
三、自主预习 出示预习目录、预习要求 要求:浏览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含义、要求及地位P33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地位及要求P34--37 3.五大发展理念的地位、联系及要求P38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四、讲授新课 老师展示探究思考话题,提出问题, 归纳总结: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梳理出知识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要求。 教师展示连线题,提问学生回答。 情境:播放视频《新发展理念》,重点讲授: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展示最新时政,引导学生。 学生观看视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学生讨论回答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基本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具体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动力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目的和归宿 学生思考,随堂训练。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感受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要求。 3.意义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人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1)协调发展: ①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地位: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名词点击: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2)绿色发展 ①解决问题: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地位: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③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关链接: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3)开放发展: ①解决问题: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地位: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共享发展: ①解决问题: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地位: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③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问题】为了应对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 (5)创新发展: 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地位: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说明了什么?【清华大学李稻葵】 华为Mate60 Pro于2023年8月29日正式上架。搭载了华为自家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这可是华为三年来自行打造的一颗完全国产芯片! 3、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地位和内在联系 (1)地位:新发展理念的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联系: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 通过视频展现的内容并且设置活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言。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行思考,教师进行引导。锻炼学生读取材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随堂训练,即时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结合学生感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通过对话法,引导学生总结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 在课堂上创设议题情境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要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
四、同步练习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易混易错点: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