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症》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告别拖延症》教案

资源简介

《告别拖延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拖延症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
3. 学习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拖延症的危害;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2. 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计划能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拖延症的定义、特征和危害;
2.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
3. 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拖延症的危害,激发学生改变拖延行为的动力;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时间管理的困扰。他们普遍存在拖延学习任务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同时,他们对拖延症的认识较模糊,缺乏对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老师利用课堂投影展示一些与拖延症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影响。例如,可以展示一个学生拖延写作业导致迟交的案例,或者一个员工因为一直拖延工作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案例。让学生思考:他们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拖延症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互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对拖延症的看法。他们可以谈论拖延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时间管理困难以及错过重要机会等方面的影响。
2. 拖延症的定义、特征和危害
老师讲解拖延症的定义、特征和危害,并引导学生理解拖延症的本质。老师可以解释拖延症是一种倾向于延迟或推迟行动或任务完成的心理现象,通常伴随着焦虑和压力。讨论拖延症的特征,例如常常拖延重要任务、难以开始或完成任务、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等。
学生互动: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对拖延症的理解和体验。
3. 方法与策略分享
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拖延行为,并思考这些行为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在克服拖延症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互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提到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寻求他人支持或建立奖励机制等方法。
教师点评:老师对各组分享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和策略进行整理总结,并展示在黑板上。
4. 角色扮演
老师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拖延情境,并演示如何应对和克服拖延症。
学生互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扮演学生、员工或其他角色,在情境中展示克服拖延的方法和策略。
观摩与评价:其他组员观摩角色扮演,并给予反馈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观察。
5. 实践活动
时间管理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并在实践中记录和评估自己的执行情况。他们可以列出每天的任务清单、设定优先级、估计完成时间,并在实践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
问题解决实践:学生选择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实践。他们可以尝试分解问题、制定解决步骤、寻找资源或寻求帮助,并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学生互动:学生们根据指导进行时间管理实践和问题解决实践,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小结:老师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思考他们对拖延症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学到了新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拖延症。
教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拖延症的克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学生坚持努力,并提醒他们在实践中持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互动: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互相鼓励和支持。
五、板书设计:
- 拖延症的定义和特征
- 拖延症的危害
-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
- 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拖延症的危害,掌握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克服拖延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努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家校合作,进一步帮助那些存在严重拖延症的学生。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拖延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