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上学期学生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以是高中阶段集中讲述文化理论和我国文化建设内容的唯一单元,主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阐述文化的内涵,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的载体等;第二目阐述文化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学情 分析 本框是整个单元的起点,从此出发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本单元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理论。学生初步具条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学生能够自觉预习,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因此本节课要重点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 深入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认识文化现象,辩证分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公共参与: 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功能。 难点: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 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把认知结构梳理出来,并在情境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进行。
新课 导入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盖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新课 讲授 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产生来看) ②从呈现形式看: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文化载体的含义: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b.文化载体的作用: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c.文化载体的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器物、制度、行为等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等只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正促错阻)。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请同学们思考:亚运会为什么要在杭州进行 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省会、东部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同时,杭州还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排名靠前的新一线城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承办亚运提供坚实基础。此外,杭州拥有着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能够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本次亚运会,多国领导人抵杭,也成为元首外交的重要平台。9月22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前一天,习主席会见多位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叙友谊、谈形势、促团结、话合作,书写凝心聚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的功能 1、社会层面 (1)引领风尚——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教育人民——教化育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4)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 2、个人层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国家和民族层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易错易混: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呈现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并不能抹杀三者之间的区别。 4.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5.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 板书
练习巩固 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20年5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②2019年5月,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扬州举行 ③2020年3月,首部全面反映抗疫的20集电视剧《在一起》在上海正式启拍。 ④202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9年GDP增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俄罗斯建交70周年纪念币,该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由此可见 (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②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凸显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