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琵琶行
吊白居易
唐宣宗·李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琵 琶 行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官至左拾遗(谏官)。前期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后期则有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感伤诗。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
白居易
兼济天下 为民请命 讽喻诗为主
转折:被贬江州,锐气消磨。
前期
独善其身 闲适诗
伤感诗
后期
小组活动·学习小序:
任务:1.勾画重点字词,梳理文言知识
2.分条归纳主要内容
要求:按顺序,高效率
定好发言人
发言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交代了琵琶女的经历
3.说明了作者写作此诗的缘由
小序
1、诗歌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诗人自己
2、简要概括五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秋夜江头伤离别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贬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3、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琵琶女的身世 暗线:诗人的感受
整体感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音乐
轻声
迟疑不决

低沉抑郁的乐声
思绪、愁思
得意
低头
江边
重新掌灯
调弦校音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开始
拟声词,形容声音的沉重舒长
拟声词,形容声音的轻细急促
珠子,比喻乐声清脆圆润
流畅
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滞塞难通
像泉水一样又冷又涩不能畅流
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突然
“拢捻抹挑”谈琵琶的四种指法
婉转的鸟声
形容遇塞不畅的流水声
溅射
急速冲出
通“划”
悄然
说话的声音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整理
显出严肃的脸色
佩服
成妆,画好妆
节拍
京城富家豪族子弟
再、又
平常、随随便便
要说话又有些迟疑的样子
争给,争送
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容貌
旧,衰老
轻美的丝织品
年纪大
走了以后
美好的时光
时间流逝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叹息
各地

离开
顿时
什么声音
芦苇
在这里
更加
还是
沉沦流落
音乐
独酌
听不下去
声音嘈杂刺耳
形容杜鹃啼声悲切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很久
返回座位坐下
弦声
更加急促

刚才
掩面
写作
把琴弦拧紧
形容琴音悲切
黑色单衣
研读第一、二段
1.第一段:
时间、地点、环境、送别场景、诗人心情
意象:
意境:
江头,枫叶,荻花,秋夜,月,马,船
萧瑟凄清
研读第一、二段
2.第二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1)琵琶女出场
出场: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心理:年老色衰,身世沉沦,已经不愿抛头露面。
(2)演奏过程
准备:
起始:
跌宕+收尾:
(3)演奏效果
3.赏析琵琶曲跌宕起伏的诗句。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研读第一、二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弦一声如裂帛。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运用比喻:
急雨(沉重舒长)
私语(轻细急促)
大珠小珠落玉盘(浊重 清脆)
莺语(婉转流利)
泉流冰下(滞涩难通)
冰泉冷涩(低沉停顿)
银屏乍破 刀枪鸣
(激越雄壮)
裂帛(戛然而止)
(声暂歇)
曲调变化
3.赏析琵琶曲跌宕起伏的诗句。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研读第一、二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运用比喻:
《口技》(林嗣环)中的侧面描写: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达效果:
用听众反应、景物描写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的寂静氛围,更加突出了琵琶曲的感染力,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演奏。
此处用“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是对琵琶曲的侧面描写,也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1.朗读第三段,说说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是个怎样的形象。
2.三、四段中,是哪句诗将诗人与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
3.作者与琵琶女有哪些“同是”之处?
组内讨论10分钟
组织好答案,定好发言人
研读三、四段
1.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是个怎样的形象?
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是个才貌双全,但命运坎坷、遭遇凄凉的
歌女形象。
2.三、四段中,是哪句诗将诗人与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
3.作者与琵琶女有哪些“同是”之处?
琵琶女 诗人
才貌双全
才华横溢
流落出京
出京任职
年老色衰
谪居卧病
独守空船
取酒独倾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的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检查
元和十年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
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
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两种修辞)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整顿衣裳起敛容
妆成每被秋娘妒
秋月春风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去来江口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