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上学期学生
教材 分析 第二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三目。第一目“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讲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阐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才能具有恒久魅力,阐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第三目“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要融通中外各种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三目内容采用平行论述的方式,以文化发展路径为主线,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时代问题,综合创新,引导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情 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文化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缺乏认知自觉,对于“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观点缺乏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文化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 2、科学精神: 科学理解文化创新动力和途径;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理解交流互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重要途径 3、公共参与: 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投身于人民群众文化创新活动中。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难点: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宗旨。
教学 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把认知结构梳理出来,并在情境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进行。
新课 导入 成立于1957年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将演出送到牧民身边,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截至2017年,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乌兰牧骑为什么得到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这给我像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什么启示
新课 讲授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 2、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主体) (1)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3、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 (1)原因: 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2)要求: 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生产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③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 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 分析这部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探究活动二:观看视频《平凡的世界》 探究问题: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 分析这部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2、文化发展要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文化发展必须融通不同资源(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文化发展必须实现综合创新(要求) (1)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不忘本来——不忘本来,就是要坚决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吸收外来——就是要善于融通国外各种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和活力。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 板书
练习巩固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