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生主题班会二十四节气 14处暑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小学生主题班会二十四节气 14处暑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处暑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2023年小学生主题班会课件★★
目录20XX/2/1主题一:处暑的含义主题二:处暑历史渊源主题三:天文历法主题四:气候变化主题五:农事活动主题六:物候现象主题七:传统习俗主题八:文学创作主题十:起居养生处暑的含义处暑,已到了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处暑历史渊源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元代文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天文历法示例页脚文本处暑,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此时,如果夜晚观北斗七星,会发现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西南方向。气候变化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快结束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并未开始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农事活动物候现象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传统习俗吃鸭子“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开渔节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泼水节泼水狂欢不仅云南西双版纳有,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都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示例页脚文本文学创作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热熟谷,粒实鼓。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高粱遍拿镰。处暑高粱白露谷。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十日忙割谷。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处暑收黍,白露收谷。处暑见新花。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处暑开花不见花(絮)。处暑花,不归家。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处暑长薯。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处暑拔麻摘老瓜。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5]。农谚诗歌《早秋曲江感怀》(唐) 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年此悲秋,今秋复来此。《长江二首》(宋)苏泂其一《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起居养生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化解“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示例页脚文本二十节气 暑—处暑谢谢观看20XX/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