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小学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教案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心理健康
六年级上册《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做新时代的“小雷锋”》,通过介绍雷锋和一些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雷锋精神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教材内容鲜活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认识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恩、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
3. 培养学生感恩、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六年级上学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他们对雷锋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雷锋精神的深层次理解和具体实践还有待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性,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雷锋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展示雷锋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雷锋的背景和事迹,激发学生对雷锋的认知和感受。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雷锋是谁吗?你们对雷锋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2. 雷锋精神的内涵
- 教师向学生介绍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无私奉献、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核心价值观。
-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故事,让学生了解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如雷锋自愿参加社区服务、帮助贫困家庭等。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身边是否有类似雷锋的人?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做一个新时代的‘小雷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
-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如学生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事迹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勇于担当、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等。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做一些类似的事情?如何做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想法。
4. 探究与实践
-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身边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困难进行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问题或困难,并设计一个行动计划,展示如何用雷锋精神去解决问题或帮助他人。他们可以选择参与社区服务、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环保等方面的实践行动。
- 学生通过实践行动计划,将雷锋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并记录实践过程和感受。他们可以拍摄照片、写下心得体会等,作为实践成果的记录。
5. 分享与总结
-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和实践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他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演讲等方式进行展示。
-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强化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讨论雷锋精神对个人、社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坚持雷锋精神的实践,并提醒他们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新时代的“小雷锋”。
六、板书设计:
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 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 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
- 我们的行动计划
- 实践与感受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雷锋和新时代的“小雷锋”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感恩、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体会到奉献精神的快乐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同时,教师需对学生的实践行动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坚持雷锋精神的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