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世界的气候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 3 单元 第 4 节新课标要求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学习 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特点。学情分析 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图和方位的判断掌握已经比较熟悉,利用地图描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需要记忆下来是很有难度的,通过感兴趣的话题辅助记忆可以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利用多种思维综合学习。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导入 教师播放地理大发现前后世界人口分布变化视频,提出: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亚欧非三洲,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自16世纪开始,他们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对殖民地进行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当今世界语言和宗教是如何分布的呢? 播放地理大发现视频,奠定本节的历史基础,为本节课学习做铺垫。任务一 世界的语言 品味世界语言之美 教师播放不同语言说我爱你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语言之美。 教师展示不同人物照片,提出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语言?图片中的人说什么语言? 教师介绍联合国网站上的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图说世界语言分布 教师展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学生找出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区,并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进行读图方法指导:一读—图名图例,二联—联系大洲及国家分布图,三总结—归纳总结语言分布地区。描述:……的……方位。 “迁移”的语言 英语 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现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为什么南美洲中很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呢? 学生结合历史回答,教师介绍: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早期的地理大发现带来语言的扩散和文化的传播。 汉语席卷全球 教师展示全球孔子学院(课堂)分布示意图,介绍: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为此中国开始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截至2018年12月,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 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迁移对语言的硬影响。任务二 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介绍: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祈求神灵的庇护。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展示不同宗教信仰人物图片,提出问题:图中的人物分别信奉什么宗教? 学生读图判断人物信奉宗教,并介绍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教师播放三大宗教的趣史视频,学生了解三大宗教的历史。 眼疾手快找分布 学生根据不同宗教分布图找出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 对号入座 学生将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宗教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以史为鉴 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他们对殖民地进行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结合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早期殖民掠夺》和“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思考,图文结合。 前后呼应,与历史结合进行跨学科学习,加深学生对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认识。课堂小结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