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世界的气候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 3 单元 第 4 节新课标要求 1.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学习目标 1.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学习 重难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些气候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明确指出要观察的地理要素后,七年级的学生能很好的完成要求,观察能力较好。但学生对整个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状况等了解较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概念,学生单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限。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导入 教师展示世界不同区域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地景观差异如此之大? 开篇点题,引出世界的气候。任务一 描述世界气候特征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知识链接: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用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合在一起构成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描述气候特征 依据不同的气温,可以用“寒冷、炎热、高温、温和”等词来描述;降水可以用“多雨、少雨、干燥”等。具体情况如下: 阅读气候直方图 第一步: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第二步: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该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以上, 6、7、8 月在30mm以下。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第三步:综合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和干湿状况概括该地的气候特征。 小练习:比较A地和B地的气候差异。 柯本和他的气候分类法 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他最突出的 贡献是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柯本对世界温度带的分布,以及温度和降水的年变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洞察了世界植被的分布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1936年,柯本在《气候学手册》公布了正式的气候分类法,即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以植被分布为基础,以气温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分为5个主要气候带,热带气候、干旱气候、温和气候、冬寒气候和极地气候。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柯本的气候分类法,成为以后许多气候分类的基础,在各国广泛使用。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考虑适当成因划分出来的。 注重知识衔接,帮助学生理清不同节点间的关系。任务二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图分析: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 学生据图完成表格。师生共同总结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一: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纬度性规律。 认识热带气候 教师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用数字标记热带气候类型,学生据图说出热带气候类型名称。 教师依次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图、气候直方图及对应景观,学生据图分析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并根据气候特征解释景观。 认 识认识温带气候类型 教师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用数字标记温带气候类型,学生据图说出温带气候类型名称。接着学生读图分析: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二: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除纬度性差异外,还有海陆性差异。 教师依次出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图、气候直方图及对应景观,学生据图分析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并根据气候特征解释景观。 认识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图,学生据图分析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将气候分布、气候特征和景观特点相结合,知识系统,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景观较复杂,此处不再涉及。课堂小结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