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基本信息姓 名 联系电话地 区 学 校年 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湘教版2.3.3 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材版本 湘教版 年级 八年级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一、课标要求和分析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 1.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和主要的水文特征。 2.通过相关地图与材料,探究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与治理,加强学生的读图析图、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黄河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内容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当中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前面是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和长江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也是后续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本节教材包括黄河河流概况,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教材已提供了“黄河凌汛”“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材料及“地上河”示意图,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黄河。通过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不难发现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含沙量大,所以黄河最重要的问题仍是治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水和谐”,培养人地协调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学生学情分析在《滔滔黄河》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地形地势、气候、以及河流前两课时的已有知识的重组及应用,能够较容易总结黄河的源流概况,并可根据黄河的源流特征得出怎样开发利用黄河,从地理的视角评价黄河,从而进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和谐的“人地协调观”的过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的的源流概况、黄河的忧患和黄河的治理 难点:黄河的忧患级治理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六、教学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两河明珠、江北水城,聊城是依黄河和京杭运河而生的文化之城。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感受黄河之美。任务一 问诊室--黄河体检信息卡(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5—P57,完成下列各题。(时间3分钟) 2.在图上标黄河的个人信息( 巴颜喀拉山、渤海、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河口、桃花峪、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填写黄河信息表。 2.对子合作,核对答案,找出疑难问题。 3.小组选代表分别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协作能力,并通过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任务二 体检办--黄河体检报告 (1)上游体检报告: ①河段特征: 多峡谷,水流湍急,___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段形成了宁夏平原和_________________。 ②病症分析: “脱发”----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__________。 “动脉堵塞”---甘肃刘家峡至内蒙古包头河段初春、初冬时,冰坝阻塞河道,易形成___________。 (2)中游体检报告: ①河段特征: 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急剧________。晋陕峡谷的________瀑布,撼人心魄。 ②病症分析: “腹泻”---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____________严重,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 (3)下游体检报告: ①河段特征: 进入__________,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 ②病症分析: “腿肿”---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脉堵塞”---河南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初春、初冬时,冰坝阻塞河道,易形成______________。 请各位医生以小组为单位,为黄河体检,找出黄河各个河段的河流特征以及出现的问题。 组内选取代表展示黄河体检报告。要求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黄河流域存在的忧患加深理解,有助于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任务三 医师办--专家会诊开处方 (1)上游处方:针对“脱发”---草场退化“脱发”问题,应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 (2)中游处方:针对“腹泻”---水土流失,要大力开展___________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3)下游处方:针对“腿肿”---地上河问题,应______________,加固黄河大堤。 (4)凌汛处方:针对“动脉堵塞”--黄河凌汛,可以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针对“体检报告”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情感升华 保卫黄河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主要缔造者,她为中华民族提供水能和水源、塑造肥沃的平原,同时也带给人们沉痛的水患。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缓了母亲河的伤痛。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应该时刻谨记: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七、板书设计八、课堂检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读图,回答1~3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昆仑山和渤海 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 D.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2.黄河源头和入海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 ) A.甘肃省、河南省 B.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 C.青海省、山东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 3.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 ) A.青海、甘肃 B.青海、四川 C.青海、西藏 D.四川、甘肃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东海 B.水能资源仅分布在上游 C.中游凌汛严重 D.桃花峪至利津段形成“地上河” 5.关于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搭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一加高、加固堤坝 B.黄河凌汛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C.地上河—修筑梯田 D.水土流失一退耕还林、还草 读“黄河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6-7题。 6.黄河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海省、四川省 B.河南省、山东省 C.甘肃省、陕西省 D.山东省、山西省 7.黄河河段及其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上游—“地上河” B.中游—凌汛 C.中游— 水土流失 D.下游—草地退化、荒漠化 答案:1、D 2、C 3、B 4、D 5、D 6、B 7、C九、教学反思 《滔滔黄河》这节课,因为有上一节《滚滚长江》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对黄河的源流概况掌握起来较容易,本节课以黄河就诊为线索,依次学习黄河的概况,河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意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同时让学生对黄河有整体的综合认知,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本节课经过反复修改推敲显得整体性较好,但在细节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填图能力有待于提高,需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和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