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分析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四目的内容: 第一目“二十国集团”,介绍二十国集团的成立背景、成员特点、主要活动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第二目“金砖国家”,介绍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关系。 第三目“上海合作组织”,介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性质及其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四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介绍亚投行成立的概况、运作原则和目标,以及亚投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完了4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具备了基本的政治学科基本的核心素养。但是,学生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度低,了解国际新闻的机会和方式有限,相对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与新型国际组织的关系。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越来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科学精神 分析新兴国际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中国积极推动新兴国际组织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理解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确中国与上述新兴国际组织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在新兴国际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二十国集团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亚投行的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一. 二十国集团 1.产生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难以胜任此任务 2.特点:涵盖面广、代表性强; 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3.运行机制:领导人峰会,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4.探讨主题: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5.地位: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6.中国与二十国集团 (1)地位:中国是创始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2)作用: 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 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 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金砖国家 产生背景: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其成员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2、突出贡献(作用):金砖国家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3、开放的金砖机制: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从2013年开始,历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均由主席国邀请一些非金砖国家进行对话交流。 4、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5、理念: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的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6、中国与金砖国家: ①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 ②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③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新开发银行 (1)成立:2014年,金砖五国签署协议,成立新开发银行。2015年7月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 (2)成立的意义: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金砖国家合作进程中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的成果,有助于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 (3)中国的作用:中国是新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上海合作组织 1.上合组织简介 ① 建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②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③ 性质: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英语缩写为“SCO”)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 ④ 语言:汉语和俄语。 ⑤ 秘书处:北京。 2.“上海精神”的内涵与作用 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 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提示】“上海精神”的内涵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它不仅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基础,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具体地说,政治上的互信是该组织建立的基础,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则是该组织发展的前提,各成员国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的文化形态,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精神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 3.上合组织的宗旨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上合组织的机构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是上合组织最高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例会,就组织内所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指示。上合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设在北京的上合组织秘书处和设在塔什干的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 5.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领域的影响力 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提示】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打击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的有力平台,已逐步发展成为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事实证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产生: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 2、作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运作原则和目标: (1)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2)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4、亚投行运行特点: (1)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 (2)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5、中国与亚投行: P111相关链接 亚投行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其运作遵循国际惯例。 中国在亚投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是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亚投行首任行长也是中国人。 辨识判断 1.二十国集团作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主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维护地域利益平衡。(  ) 提示 × 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因此其不仅仅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2.金砖各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推进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  ) 提示 × 金砖国家并非区域性国际组织。 3.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 提示 √ 4.亚投行建立的目的是为全球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 提示 × 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不是为全球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2022·重庆长寿期末)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0多年来,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拥护主要基于(  ) 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中国作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联合国致力于维护各国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这不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拥护的主要原因,①不符合题意。联合国致力于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错误。 2.(2022·云南红河期末)在2022年5月30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在介绍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相关情况时指出,30多年来,中国军队已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有16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目前,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共有2 200多名中国官兵在8个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材料表明我国(  ) ①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②逐步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③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双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共同安全 ④坚持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3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体现了大国担当和国际责任,展示了大国形象,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故①④说法正确。我国是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说法错误。实现共同安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双边主义说法错误,故③排除。 3.(2022·安徽期末)2022年是中国派出首支成建制“蓝盔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维和军人前赴后继,向险而行,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砥砺前行,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近5万人次,足迹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这表明中国(  ) 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②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贡献力量,承担了大国责任 ③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双边主义方式实现共同安全 ④支持联合国各项工作,是国际新秩序坚定维护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一批又一批中国维和军人前赴后继,向险而行,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贡献力量,承担了大国责任,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①②符合题意。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方式实现共同安全,而不是以双边主义方式实现共同安全,③错误。我国支持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而不是毫无原则地支持联合国各项工作,④错误。 4.(2022·河北张家口期末)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成立仪式以线上方式举行。该中心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将充分调动各成员国和利益相关方的优势、资源和力量,汇集和共享相关数据信息,积极为国际社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该中心的成立(  ) ①表明中国以务实行动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发展事业 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③说明中国肩负重大国际责任,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④能够扫除影响世界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该中心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表明中国以务实行动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将充分调动各成员国和利益相关方的优势,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有利于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重要作用,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发展事业,没有体现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③排除。“扫除”一词夸大了该创新中心的作用,④排除。 5.(2022·山东济南期末)自1990年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忠实地履行了应尽的国际义务。这表明(  ) ①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②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有力支持者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④联合国是保障和平的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应尽的国际义务,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这表明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联合国是保障和平的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①④正确切题。材料未涉及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也就不反映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有力支持者,②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和平问题,而不是强调发展问题,不是强调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③排除。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二十国集团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亚投行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