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 xxx 课题名称 第14课第一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主讲教师 xxx 课的类型 授新课 课时分配 45分钟授课对象 xxx 授课时间 xxx 教案顺序教材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是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版)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第14课第一框题的内容。第一框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共包括两目。第一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要求与成就;第二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意义与实践要求。两目的逻辑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侧重于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侧重于讲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两者从不同的视角为我国推进生杰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学情分析 优势: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劣势: 中职生缺乏分析综合理解能力,缺乏实践、生活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引入呈现适合的情景及相关案例教学,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能去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案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思考讨论现实中的问题,了解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在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职业精神: 掌握所学专业实际、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要求,能够将个人专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融合;能自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 健全人格: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公共参与: 具有积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教学重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要求、成就教学难点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意义、实践要求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环节与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3分钟) 讲授新课 (35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汉服视频,视频导入本节课。 环节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ppt材料:古埃及、古巴比伦、楼兰古城兴起和衰弱的原因,以及建造都江堰所利用的自然规律和价值。 2.教师展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案例分别对应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哪一方面的内容。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阐述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休内涵和重要意义。 环节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相关资料,介绍余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变化发生的原因、促进变化发生所采取的有效举措以及变化发生后带来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2.教师播放视频:《可持续发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并展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内容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做法。 学生欣赏视频,与教师互动,产生极大学习兴趣,明确教学主题,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讲,初步思考并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 2.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重要内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与标注。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重要内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与标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程内容。 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思想的主要内容,班助学生形成对这一思想的整体认识。 通过思考互动,有利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1.以图文形式呈现了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前后变化,引导学生通过网读文字、读图获取相关信息,感悟、恩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程内容教学。 2.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当地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巩固新课 (5分钟) 通过板书进行课程内容的回顾与复习 并布置随堂练习,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完成相关习题。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相关练习,深化理解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提纲式的思维导图把本课的知识串联起来,有效地总结和巩固课程内容。设置随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结束新课 (2分钟) 布置作业:老师把作业上传平台,小测试. 完成作业 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增强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意识。板书设计 正版书 副板书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