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高中政治组一、内容分析本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分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演进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文明,正确看待国家的出现及其本质,正确看待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及其动力,从中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趋势及其必然性,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必然性。二、学情分析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对比、归纳等归因分析方法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对比分析的优势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特点,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学生己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经过历史学科学习,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有所了解,具备一定感性知识基础。三、教学目标分析(一)政治认同能正确认识、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动因,坚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二)科学精神学会用由表及里的逻辑分析方法、全面辩证的哲学分析方法、基于人民立场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问题。(三)公共参与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规律、基本矛盾和趋势(二)难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五、教学方法议题试教学、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望曾经走过的路,走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这段历史,一起探寻人类文明发展的奥秘。新课讲授环节一:温故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环节二:回顾人类历史、探寻社会差异议学情境1:展出原始社会相关图片议学活动:描绘原始社会生活并概括其本质特征;阐述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的自主梳理社会演进知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应该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概括和总结出相关社会形态的内容。这是一个简单的情境设计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议学情境2:观看视频《封神演义》片段议学活动:结合视频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野蛮”、“残暴”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设计意图】以小组形式展开对议题的讨论,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讨论中深人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与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会进步的标准。议学情境3:展出封建社会相关图片议学活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并概括其本质特征环节三:辨析发展趋势、寻觅社会真谛议学情境4:展示相关材料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材料二:也有人认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杀害奴隶。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了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更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还有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是最坏的年代”。因此他们总结道:“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坏的年代,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倒退。”议学活动:小组辩论“资本主义是好的年代还是坏的年代”?正方观点:资本主义是好的年代。反方观点:资本主义是坏的年代。【设计意图】以“资本主义是好的年代还是坏的年代”为辩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领会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意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环节四:把握人类脉络、展望社会发展议学情境5:展示相关材料《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议学活动:构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生活【设计意图】以“构思未来社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真实生活、长远发展相联系,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