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资源简介

前赴“求是”为求真
——观摩2008年省优质课评比的教研经历
长兴县泗安中学 陈积传
一、活动背景
据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每两年都要举行一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活动。活动的宗旨是交流、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合作和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促进浙江省青年数学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历程
2008年3月27~28日,浙江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与观摩活动在浙江嘉兴桐乡求是中学举行。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13位教师参加了课堂教学的评比,上课内容分别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4.1《二元一次方程》、4.2《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八年级下册4.1《定义与命题》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这次角逐形式不仅是“同课异构”,而且这些内容都属于概念课,在组织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最感困惑的课例。课堂教学评比后,主办方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储瑞年教授作了关于《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和省教研室许芬英老师关于《怎样的课堂教学比较理想》的专家报告,认真聆听之余,对我个人而言,不仅为我今后教学方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对如今的数学课堂应呈现怎样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有了强烈的学习与探索欲望。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各位参赛的优秀教师,他们有前沿的教学理论,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艺术和扎实的基本功,我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选手们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很深、受益非浅。
1、新课堂追求教学生成的真实性。
新课程把课堂对话情景中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及时性获得与发展的生成,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教学由重复走向建设的超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拒绝虚假的“伪生成”,呼唤智慧的“真生成”。
这次上课的几位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展中的资源,灵活处理,突破预设,凸现教学个性,彰显课堂“真生成”的魅力。他们不仅挖透教材,而且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衢州的徐勇老师通过类比归纳,理解应用,由浅入深。课堂中强调思维训练,渗透思想方法,围绕重难点,一个一个环节细化落实,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整个课堂教学充实、扎实有效。
但是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缺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会更感人,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在这次课堂评比中,有的老师在“引”和“讲”的方面做得太过于较真,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诠释得精密无缝,从而留给学生课余探讨空间太过于狭隘,学生能力提升受到局限。我想,一堂课不一定要把每一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应重视引导与启发,把学生引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造性情景,最后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认识,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新课堂追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人所听的六节课的上课教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很自然、很亲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胡志奎老师在执教的《定义与命题》的第二课时中,首先展示了用多媒体制作的以宋丹丹和赵本山两人为模型的卡通小品对白,对白生动有趣,创意新颖,成为了整堂课中的一个亮点。又如绍兴的朱周刚老师在执教《二元一次方程》这节课时,利用了当地桐乡市最新出台的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的新闻导入来引入,并以“爱心满人间,求是中学‘学雷峰,关爱老人’”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探究。
3、新课堂追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如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的张令老师在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五个设问,非常精彩。问题一:假使你们手上都有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问题二: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也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问题三: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x+y=10,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而围成的正方形却只有一种情况呢?问题四:你能否通过增加一个条件,使你们所围成的长方形完全一样吗?问题五:你怎么能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张令老师的每一个设问都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上的探究,并且层层深入,意犹未尽。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了解了为何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了何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何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新课堂追求教师本领的全面性。
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说话精练到位,标准的普通话,咬字清晰,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有时候甚至觉得是多一字太烦,少一字则内容不清楚;丰富的表情,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反应快,引导学生得体到位,思维严谨,考虑周到。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教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四、活动后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一次教研经历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升华,并且让经验成为自身学习的积累。
江南四月,草长莺飞,春风荡漾,心旷神怡。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桐乡之行给我以如沐春风之感,使我真切地体会到不枉此行,我暗自决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经常对自己现有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矫正,同时将取他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就像省教研室的许芬英老师在最后的点评中所说“在教学设计和策略上有吸引人的亮点或创新要能引发同行思考、学习和借鉴”。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