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汇总36.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37.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8.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提醒】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醒】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0.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醒】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1.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4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提醒】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4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4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提醒】实践才是唯一标准。46.“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一一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4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8.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醒】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49.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0.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提醒】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51.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2.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提醒】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53.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54.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5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提醒】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