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表格式 )2024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表格式 )2024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每个时代的平凡英雄,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科学精神:通过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3.公共参与:通过本课学习、探索,自觉树立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思想、工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情境材料感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对本课关键概念(人民群众)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在议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关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教法学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等
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 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涵、必要性及其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让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熟知的关于“人民”的名言/标语。 重点引入习大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作为本课两条线索,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 将教材翻到65页 引入本课框体-《社会历史的主体》
探究新知 【环节一】 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活动一:观看视频 议学任务一:那么,视频中哪些人让你印象深刻?在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议学小结: 人民群众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深入探究人民群众质、量及其历史范畴的意义。 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活动二:观点大碰撞 PPT展示两种观点:(唯心史观VS唯物史观) 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议学任务二:对以上观点进行简单评价。你认为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结合教材说说怎么体现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材料一:展示“基建狂魔中国成就” 结论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二:展示“中国精神”的不同内涵 结论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三:展示“中国农村的几大变革”(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等) 结论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总结:人民是社会历史创造者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教师:展示我国三代领导人的言论 毛泽东: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邓小平:群众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习近平: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オ能无往而不胜。 引出: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环节二】: 江山就是人民--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活动三:不管是“中国人民力量”亦或是“中国基建成就”,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群体的作用:党的领导、基层两委、人民政府、群众、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归纳总结即:党的领导+人民群众。 议学任务三:结合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在一起的视频,说说党为什么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议学小结: 1.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意义):(三个重要保证)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③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师总结:本课涉及到的两个哲学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方法论 社会历史观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自学问题。 2. 学生展示 3. 做好知识点的勾画和笔记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 学生展示 笔记完善 小组合作讨学生展示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讨学生展示 学生总结、识记、背诵。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一 1.(2022秋·福建莆田·高二校考期中)202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 ④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秋·福建福州·高二校考期中)继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施行三十多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作出修改,将“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之后。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正式将“全过程民主”写入党章。为你我而制定,因你我而修改,满足你我期盼,这是中国民主的魅力所在。这一修改( ) ①说明了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②调整了上层建筑,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彰显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全国卷Ⅲ.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12分) 2、实践性作业二 收集日常关于党践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新闻案例。
板书设计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