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思考讲座提纲(课件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思考讲座提纲(课件版)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思考
目录
美育的国家概念
学校美育工作的历史变迁
学校美育工作意见
美育是不教而教的教育
01
02
03
04
学校美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05
05
06
突破学校美育工作的瓶颈
美育的国家概念
01
(一)礼乐文化中的美育(文化基因)
01
众所周知,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这套制度之所以为后世所称道,因为它是以道德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由此确立了道德在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套制度瓦解了,世道大乱,史称“礼崩乐坏”。贵族们为了权和利,彼此征战不息,所以自古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
(二)美育的国家意志与国家标准
01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办发[2015]71号文
美育就是“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目标是以 “审美与人文素养”为 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美育工作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变迁
02
学校美育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6年
文革
开始后
改革
开放后
1999 年 6 月
2010年7月-十八大于十八届三中全会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03
美育是不教而教的教育
04
美育是一种不教而教的教育
04
美育是席勒创造的一个名词。席勒认为,在人性分裂和异化的时代,审美能够恢复人性的完整,能够在道德伦理的国度实现主体受动性与能动性的同一,使人取得内在与外在的自由。美育不仅是促进人性完善、全面发展和生命和谐的手段,它更是在我们这个强调理性的世界里,实现精神自由和生命美好的有效路径。达到这一效果的美育,不是一般的艺术教育,更不是很多人简单理解的音乐课、美术课教育,而是一种不教而教的教育。
学校美育工作的挑战与困惑
05
突破瓶颈打造学校美育工作“合力”
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