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学期总 第 4 课时 本单元 第 4 课时 授课 日期 月 日 备课教师课 题 仁者无畏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理解仁者无畏的含义。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大无畏精神。 3.进一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关于“仁”,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仁者不媚、仁者爱人、仁者克己…… 教师引出课题,继续学习关于“仁”的知识——仁者无畏。 二、探究新知 1. 讲解选文 出示选文,组织学生自读,之后教师带领朗读选文。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①,有杀身以成仁②” ——《论语·卫灵公》 教师引导:志士仁人指什么?预设:有志向的仁、有道德的人。 进一步启发:求生以害仁呢?杀身以成人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为了活着损害仁义道德,杀身以成仁指牺牲自己成就仁义道德。 师生总结文意:孔子说:“志向坚定、道德高尚的志士仁人,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②。” ——《论语·里仁》 教师解释:这里“约”指穷困、贫困;“知”通“智”,指聪明、有智慧。 请学生读一读,同桌互相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逐句解释文意: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时间地安于贫困,也不能长时间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有智慧的人能认识到仁的好处而实行仁。 (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①;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师:“弗”是什么意思?预设学生知道是“不”的意思。请同桌交流文意。 指名学生谈对选文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 孟子说:“君子对于天地间的万物,爱惜它们,但不以仁爱之心对待它们;对于百姓,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们,但不爱护他们。君子爱护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三、温馨点击 “仁”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精神标杆。清朝的谭嗣同就曾在《狱中题壁》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从古至今,仁人志士把仁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正义,他们甚至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分享给大家吧! 四、活动广角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仁者无畏的名言名语?快来说一说! 1.我知道明代于谦的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的就是“仁者无畏”的精神。 2.林则徐也曾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时无所畏惧、勇于担当的气概。 …… 我的思考成长 阶梯 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___ _。 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表现得怎么样 _ __(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本课的3段选文你背诵得 (很熟/一般/不熟)。板书 设计 仁者无畏 杀身以成仁。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